辽宁省沈阳市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31 21:31:4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有30道题,约7600个字。
2007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五十一)
            命题人:wanghui徐晓静
题   号一二三总   分

分(一)(二)(三)(四)
答题开始,细心哟!祝你成功!
试卷满分:9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评卷人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则一定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在最后一秒还未到来之前,结果永远是未知的…… 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还记得刘翔永不言弃的速度,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顽强,            ,         
                    ……他们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信挫折是人生的考验,这不是看你的技术,而是要靠的是毅力,毅力是决定考验成败的关jiàn。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永不言弃的人总会胜利。  
(1)请在横线上写出“挫”字的读音:          (1分)         
(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1分)
(3)按照音序查字法,“永不言弃”的“言”应查的韵母是            (1分)
(4)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子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使其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                               。
2.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 (2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__。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_____,和平可期_____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3.指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并改正。(2分)
A、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B、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
C、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D、经过反复学习和思考,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错误的一项是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曲线图可以看出遗忘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我们学习应该____________                             。


4.下面是心理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遗忘的规律及学习方法的一点启示。(2分)
记忆
内容
时间
5.古诗文默写。(6分)
①诸葛亮《出师表》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
                         ,                       。
②范仲淹《岳阳楼记》表现作者崇高的政治理想和苦乐观的句子:
                         ,                       。
③周敦颐《爱莲说》(1)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句子:
                         ,                       。
④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                       。
⑤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之情的诗句是:
                         ,                       。
⑥现在人们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时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__________              ___,__                            _。
6.三位教师就教育学生的问题发表观点。甲说:“教育是一切为了孩子。”乙说:“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丙说:“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一切。”请问他们各自的意思是什么?(任选两个)(2分)
(1)甲:                                                                           
(2)乙:                                                                           
(3)丙:                                                                           
7. 关于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8.综合性实践活动。(4分)
(1)中考已经进入到倒计时的关键时刻,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准备利用班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要请部分同学发言,假设老师准备让你发言,从学过的名著《名人传》中选取素材来表达你的意思,你准备怎样讲?请将你的演讲内容写在下面。(不少于50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