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同步练习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六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29 18:23:3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900字。《报任安书》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
      D.无乃与仆(pū)私心剌(là)谬(miù)乎?
      答案:C(A.“衣”yì;B.“暴”pù;D.“仆”pú。)
      解析:选择正确的选项实则是辨析错误,要重点掌握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⑧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⑤⑥
      答案:D(①“剔”通“剃”;③“失”通“佚”;④“枪”通“抢”;⑤“责”通“债”;⑥“摩”通“磨”;⑧“底”通“抵”。)
      解析:应该依次排查每句中有无通假字。正确理解句意很关键。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意气勤勤恳恳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答案:B(A.意气,古义指情谊和语气;今义指意志和气概。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鄙龌龊。D.口语,古指说了几句话;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解析:掌握这种题型,一是根据具体语境靠逻辑思维解决,二是多加记诵。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A(A.接近,趋向。B.①通晓;②抒发。C.①词尾;②然而。D.①在;②对于。)
      解析:正确理解词的意义需结合语境;要辨明用法首先要明确词性。
      5.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答案:B(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解析:对于常见的尊称和谦称要准确记忆。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答案:照这样说来,所谓勇敢还是怯懦,刚强还是柔弱,都是形势造成的。明白了这一点,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人不能早早自杀来逃避法律制裁,因而渐渐志气衰微,等到挨鞭打杖责,再想保全气节自杀,这不是远远来不及了吗?
      解析:翻译题目年年必考,是重点、难点。要结合具体语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报任安书(节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一、学习要点
  (一)简介相关内容
  1.写作背景
  司马迁(前145-前86?)38岁继父职为太史令。47岁时因李陵事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为中书谒者令。此文是司马迁54岁时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任安,字少卿,汉武帝时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征和二年(前91年),朝中发生巫蛊案(巫师用邪术加祸于人为“巫蛊”。汉武帝时,女巫教宫人埋木偶免灾。帝病,负责护卫京城的佞臣江充谓帝崇在巫蛊,因于宫中掘地搜查。江充与戾太子刘据有嫌隙,遂诬称在太子宫得木偶甚多。太子畏惧,起兵捕杀江充,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太子失败自杀)。任安当时任北军使者护军(掌京城禁卫军北军),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前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司马迁于是写了这封回信。
  此文中,司马迁以极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写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和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他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伟大精神。此文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文学观,本文也有重要价值。
  2.课文说明
  原文较长,课文是节选的。开头删去了说明回信迟的原因部分。其下司马迁详述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过,意为婉言表白自己不能为任安辨白而难行施救,并不是缺乏仗义执言的勇气,自己曾为李陵辩护就是明证。(武帝刚愎自用,不爱谏言,而司马迁所惜非生命,而惜《史记》之未成。)这部分是下文的铺垫,较长,课文亦删去。课文主要节选此文的下半部分,为了突出“幽而发愤”“自陈已志”这个主题。
  (二)课文内容
  1.内容结构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说明复信之由。
  这一部分由任安要求作者“推贤进士”(即替任安“说情”的委婉说法)以及“若望仆不相师”,道出“仆非敢如此”之旨,并由此引出自陈已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