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堂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21 18:05: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00字。  
还历史以真实面目,察作者之良苦用心 
   ——《六国论》批判性思维训练案例 
课堂实录: 
一、复习回顾
师:有一段史实,很受关注;有一现象,众说纷纭。关于秦灭六国的原因,有许多代表性的意见,你知道的有哪几种? 
生1:苏洵认为“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 
生2:李祯认为,当时其他六国也和秦国一样,想称霸天下,只不过实力都不及秦国,于是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以致从散约败。 
生3:杜牧认为是由于六国的统治者不懂得爱惜百姓。 
师:还有哪些? 
学生沉默了,他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 
师:王安石认为是由于六国没有像秦国一样变法革新。他们都用自己的理解探索六国灭亡的根源。那么作者苏洵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生(齐):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师:他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一女生回答:第三段里介绍齐、燕、赵国灭亡的不同情况,用的是有例证法; 
第二段引“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属于引证法。还有对比法,第二段运用了四处对比,说明了贿赂秦国的危害之大。 
师:概括得很好。还有其他论证方法吗? 
另一学生举手发言:还有假设法。韩魏楚三国用“赂秦”的策略,导致“六国破灭”在历史上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作者却提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那么就有可能改变六国破灭这个结局。 
师:很好。分析得很完整、很精辟。 
二、体会文章的修辞效果 
师:古人写文章不仅强调言之有据,而且非常注意修辞,即力求语言生动、感情丰富、气势充沛。《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孔子也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古人写文章是很注重修辞的。我们学过的的许多课文都有这个特点,请你举例说说。 
生1:《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无韵之离骚”就是说它的文学性很强。 
生2:《过秦论》语言精炼工整,很有气势。 
师:所以,它被誉为“古今第一篇气盛之文”,可见其文学价值之高。还有呢? 
生3:《阿房宫赋》词采华丽,用了大量的想象、比喻、夸张、铺陈,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 
师:对。所以它被称为“古来辞赋,此为第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