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115
- 资源简介:
共70张。内容翔实生动,另有教案。
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初中 查益鸿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二、学习重点、难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3、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一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二是有些难解的词语。三、学法指导1、本文是学生进入中学所接触的鲁迅先生的第二篇作品。文章篇幅又较长,词汇丰富,应进一步了解作者和作品,正字音,释词义。2、本文的第2自然段,写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应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掌握。3、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有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且融汇在学习生活的描述中的,应正确理解、体会。4、关于长妈妈讲的故事、私塾先生读的文章,并非重点内容,了解即可。四、学习步骤:(一)关于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成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二)关于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明了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也点明了作者成长的两个阶段。具体而言,“从……到……”表明了文章是按空间变换的顺序来记叙的;同时,它也包含了一种时间顺序,显示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变换的一致性。“百草园”诚如其名,多姿多彩,富有诗情画意;“三味书屋”是求知之所,自有其古朴、宁静、简洁之气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心中如朝花一样美好的回忆,以此排遣“夕时”的苦闷思绪。(三)扫除文字障碍。确凿 菜畦 桑椹 轻捷 斑蝥 缠络 攒 珊瑚 高枕而卧 豁 敛 脑髓 陌生(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