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弄堂》教案及教学说明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其它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13 12:42: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30个字。
《上海的弄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并品析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特写)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要学会多角度观察并能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2、分析并归纳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人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情境激趣中,引导学生进行圈划品析,相机引入“细节描写”这一知识点,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揣摩,学习作品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在质疑交流中进行学法指导,在对文本进行反复研读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生活在弄堂里的上海人的性格特点,并在课堂交流的和谐氛围中让学生畅谈真实感受,形成个人的不同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在联系实际生活的真切体验中,在客观的分析评价中感受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上海人的特有性格品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仔细揣摩作品中生动的细节描写(特写)的表达效果,学会多角度观察体验。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体验,从客观辨证的角度分析并理解以生活在弄堂里的人为代表的上海人的性格特点。
关键点:
抓住作品中生动的、多角度的细节描写来分析生活在弄堂里的上海人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的运用:
1、课前以电子演示文稿形式展示由学生拍摄的上海弄堂照片,课上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2、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工具书、网络、课外图书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通过实地探访和访问长辈,挖掘并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
课前预习与准备:
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通过网络、相关书籍了解“上海弄堂”的起源与发展。
3、实地探访,对照文本,用相机(画笔)捕捉下上海的弄堂风情;访问长辈,共读课文,用文字记录下父辈的弄堂生活体验。(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任选一种体验方式。)
课前推荐阅读:
《弄堂》(杨薇)、《上海弄堂经典路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营造氛围
放映上海弄堂的相关文字介绍与图片资料(其中包括学生在课前的实践体验中拍摄的上海弄堂照片)。
二、新课导入,激趣设境
引入上海弄堂里的吆喝声和叫唤声:
“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腊子开会了!、“坏格棕棚藤棚修哇?”、“栀子花、白兰花。”、“要落大雨啦,大家把门窗关好!”、“阿二头,侬在啥地方,好回来了!”(用上海话来演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