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其它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13 12:25:5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50个字。
32北京的胡同
教学目标:
1、朗读重点段落了解胡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领悟胡同中温煦、质朴以及充满韧性的生活情趣。
2、把握联想、对照的写作手法,品读文中议论性的语言,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怀旧与眷恋之情。
说明:本文是由北京的胡同联想到家乡的小巷、古城风貌,抒发了对古城生活的怀念和对古城文化的眷恋,洋溢着对旧居的追恋之情——它的文化沉积、温煦质朴、对生活的韧性;作者在文中还表达出了“胡同留给尘世的精神财富是现代文明所无法替代的”这个观点。六年级学生接触的文化散文比较少,且这类文章蕴涵着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深意很难把握。因此在阅读时一定要从叙述部分渐渐过渡到议论性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归纳出胡同文化的内涵,进而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因此确立了这样两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细节的描写和议论性语句的内涵,从而深入领悟作者的情感。
说明:作者希望回归,这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怀古、怀旧的正常感情,并不是倒退,只是觉得这种文化特质应在现代文明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因为现代文明有其优势,但也有很多诸如作者所提到的弊端,当然作者遣词用句很讲究,也很含蓄。在这种由此及彼的写法中恰是有一根情感脉络贯穿其中,所以在教学中把这点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文的标题是“北京的胡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家乡的小巷,是否符合题意?请同学来理解这样写的目的。
说明:光从标题看,以为是介绍北京胡同的,细读却顿生疑惑,没有怎么写胡同,倒是写了大段的小巷生活,应该如何理解?其实作者是用“北京的”三个字表明了写作的地域,而用“胡同”二字表达了写作的重点(或者说是情感的线索)。所以又将此疑作为认知冲突来带动文章的阅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