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2600字。
倾听鸟啼 礼赞生命
--《鸟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解读,理解"鸟啼"的象征意义,学会分析"鸟啼"的启示;
2、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
4、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同样,鸟也啼唱在外国文学中,那么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中,鸟如何鸣唱,又给人什么启示呢?
二、文本解读:获得鸟啼的启示
1、为什么要写鸟啼?(探寻写作目的)
解题思路:
①作者是如何写鸟啼的?鸟啼有怎样的特点?找出文中描写鸟啼的句子。
明确:"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到悦耳。这是冬天正在隐遁,春天悄然而至的时节的鸟啼。
②作者把鸟啼安排在怎样的环境中?安排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场景让人倍感凄凉。作者用了反衬的手法,把微弱的鸟啼放置在一个严酷的冬天是为了证明生的强大。在这里冬天和腐鸟的血衣也不再是物象,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它们象征着死亡。作者用死亡来反衬生,就像黑色大幕上的一抹红那样鲜艳夺目。所以鸟啼是作者对顽强生命的礼赞。
2、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鸟啼又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启示,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自主探究,自由讨论)
①"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我们身上的酷冷"。
理解:不必畏惧严寒、死亡和痛苦。
②"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
理解:春天的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③"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理解: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④"谁能阻挡到来的生命冲动呢……"
理解: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无法阻挡的。
……
3、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有什么样思考?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