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文教学改革初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5 12:29: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350个字。
            中学古文教学改革初探
                             郑和彬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如果不继承这份遗产,就会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就会犯虚无主义的错误。文言是躺在文化遗产面前的一只拦路虎,下决心降伏这只老虎,宝库的大门便向我人敞开,收获是巨大的;在这只老虎面前犹豫、畏惧,不敢去碰,宝库的大门关闭着,我们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如果中学生有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初步阅读有标点,有注释的古籍,并在阅读中逐步提高文言阅读水平,接收祖国的文化遗产就有希望了。学校课堂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永恒阵地。然而,在教学实际中,传统的方法,单一的线型因果思维方式在中学古文教学中仍占统治地位,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碍于教学研究的深入。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认为,“变则通”,只有大胆地更新观念,尝试并实行可行的新方法,对数十年一贯制的陈旧观念和传统方法进行必要的扬弃,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付诸教学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广大中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提高他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和语文修养,从而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方面谈一谈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改革。
一、由“灌”到“导”的位移——实现了“教”与“学”关系的根本变化。
文言文教学的传统作法是以老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事倍功半,老师费尽心机,学生学习效果却不甚理想,“猴子扳苞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传统的以“灌”为主到现在的以“导”为主的变化,可以说完成了中学文言文乃至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观念的飞跃,开始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学能力。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进而知识、方法并重,更注重于教给学生以方法,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这才真正回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上来。目前,这种以“导”为主的观念和原则已为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在文言文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傅树勤老师的文章很有代表性。他否定了传统的“灌”的作法,提出:“必须以自己的积极性去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明确教学的实质正如‘导儿学步 ’。”进一步提出了“导”的阶段性特征,并指出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每一个阶段都设法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逐渐自求得之”。第一阶段是老师先要作好示范,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时的“导”不排除老师的讲,对重点、难点、精彩部分讲透,真正起到示范作用。第二阶段是“相机诱导,牵放转换”。这时的“导”则是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本领,增加学生活动,教师掌握“牵”与“放”的尺度,逐步完成由“牵”到“放”的转换。常采用的课型是:预习—提问—讨论—总结—练习。第三阶段是“制定方案,指点高攀”。这时的“导”,主要是教师组织好系统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