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90字。钱梦龙的课堂实录,堪称经典。
愚公移山
师:上一课(注:指正式上课前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同学们自读了《愚公移山》,我检查了一下,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非常满意!现在我们先一起来把文章朗读一遍,好吗?
(学生齐声朗读全文。读毕,有学生提出“亡”字错读了“wáng”,教师让同学们共同订正。)
师:下面请同学们提提看,在自读中有什么问题。
生:“河曲智叟”的“曲”是什么意思?
师:谁会解释这个“曲”字?都不会?那就请大家查字典。
生:(读字典)曲,就是“弯曲的地方”。
师:嗯,这个解释选对了。后面还举了什么词做例子?
生:河曲。
师:对。河曲就是黄河弯曲的地方。你们看,有些问题一请教字典就解决了。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第一段里的“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为什么这里用个“本”字?
师:嗯,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帮助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
生:因为太行、王屋二山后来搬走了,不在这个地方。
师:说得真好!这个“本”字是跟后文相呼应的。这个问题提得好,解决得更好,说明同学们能够思前顾后地读文章了。
(随机指点读文方法。榜样取自学生,也许比空谈方法效果略胜。)
生:“残年余力”是什么意思?
师:噢,残年余力,谁能解释这四个字?
生:“残年余力”是说老人力气不多了。
师:好,意思讲对了!这个“残”字,我们来明确一下它的含义,好吗?请查字典。
生:(看字典回答)残,就是“剩余的”。
师:“残”跟“余”在这里意思是一样吗?
生:(齐生)一样!
师:一样,对了!愚公快九十岁了,余下的日子不多了,剩下的力气也有限。再请大家说说看,“以残年余力”这个“以”怎么讲?
生:用,因。
师:这样解释,在这里适用吗?你说!
生:这里解释“凭”好。
师:对,解释“凭”好。“以”作“凭”讲,文章里还有别的例子吗?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别的例子,促使学生举一反三,把知识学活。下面找“之”字属同一意图。)
生:愚公妻子讲的“以君之力”,这个“以”字用法一样。
师:对!还有没有问题了?
生:“出入之迂也”,这个“之”字不会讲。
师:噢,这个“之”的用法可能没有学到过,大概都不知道吧?
生:“之”是结构助词。
师:讲得很好!我以为没有人知道了。是结构助词,不过这个结构助词用法有点特别,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