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540个字。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常州市北环中学 吴仔俊
审稿:常州市实验初中 沈 帆
一、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3、体会不同风格小说的特点
4、了解市场新产品调查的基本方法,组织或参与一次调查活动。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5课时
《孔乙己》 2课时
《范进中举》 2课时
《口技》 2课时
《变色龙》 1课时
《窗》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3课时
三、教学设想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小说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小说的艺术形象的分析,达到使学生认识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的目的。本单元课文除《窗》外,篇幅均较长,人物较多,情节较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教师应善于寻找阅读的突破口,提供探究的平台,化繁为简,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孔乙己》(1)
学习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把握小说主题,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2.能通过 “矛盾分析法”,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课前学习:
1. 疏通字词,能流畅朗读课文。
2. 了解作者情况及本文写作背景。
资料助读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