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篇,约41000字。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1946 年开始,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如果有,我一定可以做一个这方面有趣的学术报告,现在却不行。沈从文在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在自己的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沈从文和他的作品在人间却正方兴未艾。
在平常生活中,说到"伟大",不免部牵涉到太阳,甚至有时候连毫无活力的月亮也沾了光,虽然它只是一点太阳反射过来的幽光。沈从文一点也不伟大,若是有人说沈从文伟大,那简直是笑话。他从来没有在"伟大"荣耀概念里生活过一秒钟。他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如果硬要把文化和宇宙天体联系起来的话,他不过是一颗星星,一颗不仰仗什么而自己发光的星星。
如果硬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下运行。老子曰:"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在密锣紧鼓的"反右"前夜,他在上海写给表婶的家书中就表示:"作家写不出东西怎么能怪共产党呢?"(大意)这倒不是说他对党的政策有深刻的认识和紧密关系,甚或是聪明的预见,他只不过是个文艺属性浓密的人,写不写得好作品,他认为是每个人自己才情分内的事。
所以他也派生出这样的一些话:"写一辈子小说,写得好是应该的;写不好才是怪事咧!"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部门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据说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服饰制度上出现了怀疑,因此考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先征求他的同意,同意了,我们便去他的家里。
他很愿意说说这方面的见解。
在他的客室里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
"……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呈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
"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