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5340个字。
初三级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大练习(二)
语文试卷
题 号卷面分
一
(1-7)二
(8-12)三四
附加题
总 分
(13-17)(18-22)
得 分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含3分卷面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整合。(13分)
(一)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至3题。
每当我想起树根,就会自然而然想到那些为托起祖国建设的基石而甘当“树根”的普通劳动者。一辈子辛勤 gēng yún ( )在田野里的农民,总是满身沾着机油而又日复一日工作的工人,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天天伴着集合哨声刻苦训练关键时刻
的军人……他们实在平凡,但没有因为平凡而bĭ shì ( )工作,他们得不到更多的利益,但仍然在努力工作。 ,这难道不是树根精神的体现?
1、 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gēng yún ( ) bĭ shì ( )
2、 根据语境,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或四字短语。(2分)
天天伴着集合哨声刻苦训练关键时刻 的军人……
,这难道不是树根精神的体现?
3、 请发挥你的想象,仿照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式的基本特点,在下面横线上再补写一句。(3分)
(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6分)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 。
5、主人公是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6、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精神,
的意志, 的高贵品质。
7、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8、用正楷字默写(10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2)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1分)
(3)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作者“头可杀而志不可屈”的崇高气质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