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60字。
《曹刿论战》复习卷
出卷人:李贵根(asdf32313)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①曹刿(guì) ②又何间焉(jiàn) ③肉食者鄙(bǐ)
④牺牲玉帛(bó) ⑤小信未孚(fú) ⑥登轼而望之(shì)
⑦吾视其辙乱(zhé) ⑧夫战,勇气也(fú) ⑨望其旗靡(mǐ)
二、 题解:
1.作者及出处:
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是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长勺之战,即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时要掌握战机。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历史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三、给出重点字词,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军队; 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养;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
四、 朗读中应注意的语气。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五、研习新课
1.概述课文内容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2.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
(1)本文有几条线索?
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 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
(1)战争的时间、国家?
明确:指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