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5 7:35: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50个字。
《送行》
[学习目的]
1. 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
2. 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马克斯·比尔博姆(1872-1956),英国散文家,剧评家,漫画家,曾侨居意大利二十年左右。有《马克斯·比尔博姆文集》传世。
二、思考
1.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 《送行》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
三、生字正音记形
①不ān谙世故:不熟悉人情世故。 
②凄chuàng怆:凄凉,悲伤。 
③xiè邂hòu逅:偶然遇见久别的亲人、朋友。 
④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⑤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表情上。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
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
第二部分(第4段到结束),写勒罗作为送行人的精彩演出。
五、课文分析
第1部分
1. 内容把握
提问:第一部分了什么?
讲解:第一部分(第1-3段),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
提问:文章一开始就说“扮好送行的角色似乎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了”。送行本是亲友之间增强友情,沟通思想的好机会,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最难”呢?
讲解:作者举例说明问题。但是在这里“我们”犯了一个小错误:“朋友越亲,路程越远,分别越久,我们就到得越早,送行也必定越笨拙得可怜”,作者得出结论--无能与场合隆重、感情深度成正比。第2段仍旧没有说出“难”在何处,只是提到了送行过程中送行人所表现出的笨拙与无能,什么是笨拙与无能,并没有说出来。
提问:作者如何写出送行的为难?
讲解:第3段把在家中送客与车站送客作比较。在家门口送客,“亲切、自然”,“脸上会流露出心中所感到的真诚的忧伤,话语也很得体,双方都没有拘谨,不觉得尴尬”;可是双方都不敢到此为止,一定要到车站再告别一次。在车站的告别大相径庭,主客双方之间像是有了“一道深渊”,话也不会说了,恨不得早早分手,结束这种尴尬。其实,送行的一方与被送的一方都预知会有这种后果,但是所有的人似乎都不敢破坏这种习惯。这种经历许多人都有过,但是作者把这种场面写得很“透”。为什么在家中送客自然自如,而到车站送客会不自在呢?这是因为:在车站送行,不仅场合变了,真正分手告别的时间也不由自己掌握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