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教案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0 16:37:4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00字。听听那冷雨
教学重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独特的韵味和节奏;
2.领悟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3.体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深厚感情:故园之思,乡土之情,赤子之心。
教学过程:
课前预备:
  1.预习,解决生字词
2.标节码,朗读课文。
3.理情全文的结构。
第一段:纵贯历史,横跨海峡,总览时空概写雨,表达故国之思。
第二段:借助汉字的形象性和图画性写雨,表达民族之情。
    第三段:嗅雨(清清爽爽新新、香味、腥味)(衬托,铺垫)
    第四段:看雨(飘渺山水画,迷茫雨雾图)(衬托,铺垫)
     第五段:听雨1:大陆听雨,(凄迷人生)。
  听  第六段:听雨2:竹瓦听雨,(音韵独特)。
     第七段:听雨3:(传统)民居土瓦听雨。
  雨  第八、九、十段:听雨4:日式古屋听雨。
     第十一段:听雨5:公寓时代听雨。
第十二段:生命听雨,沧桑了岁月白了头。
第一段:(导入新课)
  1.怎样强化雨的感受? 
   ⑴使用叠词:视觉的状态,听觉的声音,触觉的感觉;
  ⑵在梦里也撑着把伞
⑶躲过……也躲不过
⑷连思想也……
2.“想入非非”的意思——浮想联翩(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3.“黑白片”,“从头到尾下着雨”是何意义?
 [审视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充满了悲凉、悲伤、悲痛、悲哀。]
4.最后三句“不过……”表达了什么感情?借什么来表达?
 [故国之思,乡土之恋。借助雨来表达。]
评价:最后三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⑴纵贯历史,横跨海峡。
⑵“断”是什么断?“连”又是什么连?既写出了历史现状,又巧妙地引出了“雨”,扣了题。
⑶表达了深厚的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第二段:
  1.汉字————视觉的美感,丰富的想象    对民族文化的赞美    深厚的民族情节
      “雨”字                           浓浓的故园之思
    表面上借文字写雨,实际上借文字写情——对民族文化深刻的热爱和归依之情。
2.“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一句何义?
  [“向心力”是指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故园之情,华厦儿女的民族情结,血脉相融的归依感。]
3.附讲:消灭汉字之论争。鲁迅就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汉字的长处:书法,对联,格律诗,这是任何一种外国语言所没有的。
第三段:(嗅雨)
1.第⑴句,表现什么感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