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集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 11:21: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890个字。
第五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使学生养成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也要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语汇。
二、教材简析
《智取生辰纲》节自《水浒》,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这种以大贪官为打击对象的零星反抗行动,规模虽不甚大,但组织严密,正是农民起义处在发动时期的重要标志。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
《杨修之死》节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而又容许虚构,不受史实限制。如本文记曹操杀杨修,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史籍中并无杨修以“造言惑众”获罪的记载;至于曹操被魏延射落门牙一事,更属子虚乌有。此类虚构情节往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很值得研究。
《范进中举》节自《儒林外史》,这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主人公范进一见中举的报帖就欢喜得发了疯,丑态百出,直至挨了一个巴掌才清醒过来。这是艺术夸张,却又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鲜明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故事中另一个人物胡屠户更可笑,是个十足的市侩,对金钱的欲望浸透了他的骨髓。小说围绕着范进命运的变化也写出了世态炎凉。
《香菱学诗》节自《红楼梦》。香菱是个苦命女子,文化底子不深,但她的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三、学习方法:
1.要交代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例如学习《智取生辰纲》这一课,就应当让学生知道“七星聚义”的经过和事发后晁盖率众上梁山这个结局。交代的方式要灵活一些,只述梗概,不说细节。
2.要把人物的分析讨论放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切忌泛泛而谈。为此,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例如《杨修之死》的插叙部分说明杨修已处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而他不知有所收敛,依旧恃才放旷,以致干犯军令,招来杀身之祸。
3.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以三言两语表述自己的观点。学完本单元后,再自拟题目写一篇探究心得。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是“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它将引导学生全面而理性地认识金钱的历史变化、社会含义和经济价值。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观察、思考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还要求学生学习写作调查报告,强调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17 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9)
学法:自学——展示——考查
一. 教学导入:
许多同学都比较喜欢收看《水浒》,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二. 知人论世(目标1:查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
18 杨修之死 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课时安排:2
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2)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 
2、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3、 处理字词
4、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5、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二、自学展示
三、自学达标
(一)重点字识记
庖官   鸡肋   主簿   恃才放旷    分食讫  佯惊    大簏    谮害     麾军    绰刀
(二)重点词语掌握
19 范进中举(44)
【教学目的】
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