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9800字。
教材和读本结合,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富阳二中2006年12月教学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问卷
命题人 陆建胜 审核人 花咏红
一.基础知识(14分)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歆(xīn)羡 恬然(tián) 踯躅(zhú ) 羽扇纶巾(lún)
B.初霁(qí ) 悯然(mǐn) 贾(gǔ)人 夙兴夜寐(sù )
C.贿赂(luò ) 葳蕤(ruí ) 伶俜(pīng) 翠峰如簇(cù )
D.偌(ruò)大 巷陌(mò ) 瑰丽(guī ) 一晌贪欢(sh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惘然 沧海 暮霭 阴谋密计
B.潦倒 踟躇 窈窕 春意阑姗
C.络绎 旖旎 泯灭 信誓旦旦
D.颠覆 襟怀 迁谪 良晨美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到“真实”,我不避拆字的嫌疑,想把这两个字分开来讲。“真”是真情,是本质,“实”是实况,是外貌;实是真的 ,真是实的 。真比实更重要,可是离开实也很难得到真。画像有貌似与神似之分,貌似是实,神似是真。顾恺之给人画像,最后在脸颊上给人添上三根寒毛,这个人 就活起来。 要是他没有先把脸形画得差不多,光有那三根寒毛也活不起来的。
A.基础 提高 立刻 然而 B.根本 提高 片刻 因此
C.基础 提炼 片刻 因此 D.根本 提炼 立刻 然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的汽车市场过了三年“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天天好像过大年,四处都是“大干快上”的热烈景象。
B.一部电影必须有许多生动的细节,细节抓得好,处理得好,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D.经过数学老师的耐心解释,我心头的疑虑就成了过眼云烟。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很可能是作者自况,他当时贬居永州,“来往不逢人,”生活情状跟诗中渔翁是很相似的。
B.在同一朵花里,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叫做单性花,像杨、柳、玉米、黄瓜……等植物的花就是单性花。
C.古人说“服牛乘马”,可见马车之外还有牛车。马车古名小车,是供贵族出行和作战用的;牛车古名大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
D.为了充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他暗下了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B.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C.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龄段者伸出魔爪。
D.通过整理归纳,可以把零星的、肤浅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系统的、深刻的认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因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小说有《沉沦 》、《 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白居易字乐天,是晚唐诗人,《琵琶行》、《长恨歌》都是为后世传颂的佳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他的名句。
D.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一派。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