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内容具体翔实,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联的欣赏和创作讲稿
刘纯文
一、学习目的
一、涉猎对联知识
二、了解对联特点
三、掌握对联写作
二、涉猎对联知识
1、举例激趣: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后,就开始练习对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①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②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才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又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③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不仅学识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 (投影)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投影)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投影)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 一鸥游”。(投影)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投影)
这时,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投影)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④鲁迅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 (投影),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 (投影),老师点头赞同。
哪位同学能不能告诉大家“比目鱼”为什么比“二头蛇” 和“九头鸟”好?(“独”和“比”虽不是数词,但分别表示“单”和“双”的意思)
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大家认为这副对联怎么样,我们回头再评好不好?
⑤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名联佳对,浩如烟海。那么对联是怎样发展至今的呢?
2、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