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70个字。
九年级语文(下)教案与学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课题:《行路难》复习与练习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的:理解诗歌的结构,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诗歌与翻译:
[诗歌]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二、理解诗歌:
(一)知识提示: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其诗抨击黑暗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热爱祖国山河。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像丰富。
杜甫称赞他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李白自己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两句诗也是对他的诗歌语言的最生动的概括。
2、背景: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很不得志。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本想做一番大事业,但因得罪权贵,不到三年便被赐金还山。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
(二)整体理解:
1、主题的理解:这首诗抒写了因世路艰险、功业难建而产生的苦闷心情,但诗人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2、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内心是怎样充满矛盾的?)。
作者希望能像姜太公、伊尹那样建功立业,却屡遭挫折;虽然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却不愿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使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李白强烈的感情变化。
(三)理解诗歌的内容: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问题:这里写什么?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表明了什么心情?
答:这里写京城友人为李白饯行,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