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20 19:4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90字。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本文篇幅虽长,但脉络清晰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进行快速浏览,并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中心观点,加以概括总结。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启发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培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快速浏览,并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中心观点,加以概括总结。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快速浏览,并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中心观点,加以概括总结。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名华裔科学家,汤振宁对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虽然身在海外,却时刻关注着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之始,他就多次到中国大陆进行访问,改革开放以后,更是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进行讲学和交流活动,对中国科技研究的方向和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本文就是根据他在清华大学和哈尔滨等地所做的学术报告整理而成的。
    这篇演讲辞的中心主题是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明晰,论证严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它在概述中国几千年来科技史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发展的轨迹,并满怀信心地展望了中国科技在未来21世纪的乐观前景。
    从内容上来说,这篇演讲辞以时间为顺序,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公元1400年以前,中国科技胜于欧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证明这一论点,他列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明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记载和1962年的考古发现,都证明当时中国造船技术之高,是当时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比不了的。二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一点是借英国大哲学家培根的口说出来的。培根本人是一位成就卓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欧洲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引用他的话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可以说,1400年以前中国的技术超过了西方,在历史学界和科学界都是公认的事实。因此,作者指出,当时科技交流的方向无论海路还是陆路,都是从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