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学指导与同步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与地坛》教学指导与同步训练
【课文背景知识】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3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7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为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我与地坛》、《好运设计》;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这篇散文凝聚着作者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作者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体验传达给读者,他用他的苦难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
【字词综合运用】
生字
恪kè 谨慎而恭敬、恪遵。易读错音与luò音混淆。
猝cù 突然,出乎意料,如猝然。本字与萃(出类拔萃)粹(纯粹)碎(碎石)易混淆。
隽juàn (言语、诗文)意味深长:语颇隽永,耐人寻味。隽又读jùn同“俊”相貌清秀好看如隽秀。
窥kuī ①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②暗中察看。
生词
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改变。
熨贴:yù tiē贴切,妥贴。
坍圮:tān pǐ毁坏、倒塌。
灼烈:火烧、火烫般的。
【重点难点讲解】
重难点
1.作者以对生命理解。
2.母亲给作者生存的启发。
本文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对生死的深切感受与超脱。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自己两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甚至“什么都找不到了”的迷茫和苦恼。正是这种迷茫和苦恼,促使作者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地坛的“荒芜但并不衰败”使作者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在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这个事实的最终结果就是死,因此死就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这样作者的感情也由痛苦转而超脱了。
【知识延伸检索】
关于“九坛八庙”的说法
老北京有“九坛八庙”的说法。所谓“九坛”是指天、地、祈谷、朝日、夕月、太岁、先农、先蚕和社稷诸坛,都是明清的帝后进行各种祭祀的地方。
社稷坛建立最早,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人非土不生,非谷不食”,社稷成了旧时国家的代称,所以皇帝在皇城的西边北侧建起此坛,于每年春秋第二个月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