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把栏杆拍遍》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15 22:38:2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把栏杆拍遍》教案
李飞
 一、教学目标:
1、 解读文本所引辛词及其他作品,体会“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的意蕴。
2、认读文本,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弃疾这个人,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3、比较,拓展,进一步引发学生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实质。
二、教学设计:
1、重点。
   体会“把栏杆拍遍”的内含,引起学生对辛弃疾其人的认识。
2、 难点。
  学习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辛词代表作《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演示稿1)
2、词人辛弃疾渡江淮回归南宋已八、九年了,却被南宋王朝闲置一旁。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这位江南游子,因为“无人会”,“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演示稿2)把栏杆拍遍。
(二)解读文本。
作者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一文中为我们塑造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他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选取八首辛词,勾勒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他凭借独特的视角指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第1段),“辛弃疾的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人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第15段)
(三)问题设计。
阅读时,学生的思想受到文本内容的强烈震憾:
真没有想到辛弃疾原来是武人出身,还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文章的内容很深,写辛弃疾让我看到了当时宏大的历史视野,作者写辛弃疾,选一些词来写,很新颖;还将辛弃疾和苏轼等人比较,视野宽,有文化气;老师,我不理解为什么题目叫做“把栏杆拍遍”,很特别的……
有了,我不是也被题目吸引的吗?于是,我顺势带出:
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大家想想“把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演示稿3)
学生进入研读、思考、讨论、再研读、再思考、再交流的氛围中。
要求:
1、结合文本内容,认读理解表达,提倡见解独到。
2、启发点拨,肯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补提高。
落实:
    1、介绍《水龙吟》中“把栏杆拍遍”的典故。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演示稿4)
2、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