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约10500字。
【课 题】古代戏剧单元小结
【教学目标】1、小结古代戏剧的发展及特点。
2、了解重要的戏剧作家。
3、小结学习鉴赏古代戏剧的方法。
【重点、难点】小结学习鉴赏古代戏剧的方法。
【教学手段】电脑、投影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 语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名扬中外。现在,许多人对这一古典艺术形式仍然钟爱有佳,我们不仅要感受流行的时尚,更要体会古典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古代戏剧的学习和鉴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学习要求:
1、了解古代戏剧的发展脉络、基本形式及特点。
2、掌握主要时期特别是元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作家及作品。
3、了解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特点,总结古代戏剧鉴赏方法。
学习重点:鉴赏古代戏剧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古代戏剧的发展脉络、基本形式及特点。
一、 中国古典戏剧的发展脉络、基本形式及特点:
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古典戏剧发展脉络:
(一)中国戏曲发展脉络:
1、萌芽阶段: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春秋战国——汉代:模仿劳动的歌舞——娱神歌舞 娱人歌舞。
竞技为主的——角抵(百戏)
汉魏——中唐: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
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
2、成形阶段:中唐以后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成形。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中唐以后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成形。
宋代:杂剧
金代:院本、讲唱形式的诸宫调
3、成熟阶段:
古典戏剧发展到元代,进入了成熟阶段。元代杂剧,在民间戏曲肥沃的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阶段。元代著名的杂剧如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等,这些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地学习和品味。
4、继续发展阶段:
到了明代,产生了传奇,它的前身是宋元时期流行于民间的南戏。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清代的传奇创作总得来说没有明代兴盛,但也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
宋元民间的南戏 明代传奇(较兴盛)如汤显祖《牡丹亭》
清代传奇(有所衰落)如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戏剧的基本形式:
(二)中国戏曲基本形式:
中国古代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1、宋元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北宋末年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到元末明初较为成熟。也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