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约2400字,与课件《钱》配套使用。
钱
广州市 113 中学张晓若
教学目标:
1. 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脉络”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做法。
教学重点:1.认识钱与经济活动的紧密关系,探讨经济学发展的脉络,探究避免“钱灾”的做法。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探讨经济学发展的脉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
2.“钱”有什么作用?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二、导入新课
展示货币的一组图片,导入钱的话题。
三、课堂导读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第二段。“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可以让我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
补充:经济学:
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的总称。
2、“钱”是什么? (③“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兽皮、贝壳——纸币——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4、你能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一下“经济学脉络”吗?
明确(1)区域间的经济渗透,比较公平的等价交易。
(2)近1000年内人类为了追求和占有展开的征服和掠夺,使经济活动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进而全球化。
(3)今天“互利双赢”的具有新特点的经济活动。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概括归纳:
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
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2、P9第十七自然段提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检索信息:
(1) 自然段7: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交往。
(2) 自然段9: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
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概括归纳:促进全球的交往,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催生了银行的产生,带来利益,推动历史的发展。
3、“钱”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思路点拨:
检索信息:
(1) 自然段14:人们以“钱”炒“钱”,……终于升腾为 “泡沫”。
(2) 自然段15: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3) 自然段15: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概括归纳:
负面作用:
制造泡沫经济,严重打击经济,使社会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