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字。
《李白诗中的明月》教学设计
长泾中学 范海燕
设计意图:苏教版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的积累与运用中有这样一道题:“月亮是李白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结合你读过的李白有关月亮的诗歌,说说这些诗中月亮意象的不同意蕴。”这带有探究的意味,又有总结的色彩。所以,试图通过这节课对学生所作的初步探究进行归纳,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思想矛盾,体悟诗人的天赋才情、潇洒风神。为了能让学生融入诗境,提高鉴赏能力,选择以“写”促“读”的方式,对诗歌意境进行想象,并用散文化语言将其描写出来,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掌握所选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培养炼字炼句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出现月亮意象的李白诗歌,并对其中的月进行分析,自己作归纳总结。在授课前先浏览学生的作业,概括学生总结的优缺点。课上主要针对概括出的意蕴作延伸与深化。教学方法为以“写”促“读”,以“写”促“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在赏读与写作中理解李白思想的矛盾性,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课前:搜集李白诗歌中出现月的诗句,并进行鉴赏。(将学生的答案作总结)
一、导入:(幻灯1)李白留诗传千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的两位好友——月与酒。李白酒杯一端,文思泉涌,一口下肚,运笔有神。而月光,始终伴随着李白,不管欢乐与忧伤。(幻灯2)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月这个意象的意蕴。
二、具体研习
1、从小,李白就与天上那一轮圆月结下了不解之缘。(幻灯3)
看图说诗——《古朗月行》
提问:请大家用散文化语言对诗歌意境进行描述。
点拨:环境(月)、神态、童趣、想象内容要符合人物的年龄。
学生写作、发言;老师点评。
示例:皓月当空。在家乡潺潺的小河边,少年李白痴痴地望着月亮,不禁心弛神往,浮想联翩:那高悬的一轮莫非是白玉盘?如果是白玉盘,里面是否盛着精美的糕点?抑或是王母娘娘瑶台的梳妆宝镜,在天空闪闪发光?宝镜里是否映照出我的容颜?痴情少年喃喃自语,闪亮的眼波中映着两个月亮。
2、家乡那能够引发诗情的月光跟随着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闯荡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提问:能否想象李白在月下行路的情形?
学生当场口述,根据口述进行调整、加工。
点拨:因为李白喜欢月,月光应是温柔的,充满爱怜的;根据李白潇洒的性格可以帮他设计飘逸的白衫;李白腰下之剑在月光下应能反映诗人的性格。
示例:月光轻吻着他飘飞的衣袂,那一片温柔与爱怜泻在他腰间的宝剑上,清冷而刚毅。3、然而,乡愁总是在失意时分不经意间爬上心头,挥之不去。(幻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