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篇,约104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2006年6月,受台风“碧丽斯”的影响,粤北地区受灾严重。广州市组织了一次援助灾区重建的活动。参与这次活动的人们目睹了山区农民的生活状况,不禁感慨万千。一位成员说:“山区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吃苦受累,一年的收入还不够某些人的一顿饭钱,十户八户找不到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样的生存质量太低了。”另一位成员接口道:“可话又说回来,有些人住着豪华别墅,坐着高级轿车,白天忙得昏天黑地,晚上醉得稀里糊涂,这样的生存质量就高了?”同行的人们陷入了沉思。
怎样的生存状态才算是高质量的呢?读了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生存的质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2006广州市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作文例文
例文1:
提高生存的质量
人到世间走一遭,是为了什么?我认为是为了体验生活。而人总是希望生活过得好,提高生存的质量。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于是人们去追求,追求他们认为能够提高生存质量的事物。最终,有的人富有了,但巨大的压力使他并不快乐;有的人精神得到满足了,但生活条件的恶劣又使他们烦恼。那么,究竟什么东西才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呢?
我认为首先是物质条件。人是有血有肉的生物,总是要吃东西,穿衣服,有房子住。这些人的基本生活条件,是生存的前提。因此就需要钱财来获得这些生活条件。因此先贤才会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来为追求财富正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便是深谙此道。当时,鲁迅先生一边拿着政府优厚的工资,一边写文章抨击社会黑暗,政府腐败。他深知自己要使国人清醒的职责,但他也明白要让自己生活得好。当然,后来他被政府通缉,就不能这样“左右逢源”了。
精神上的满足对于提高生存质量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名士稽康,他不图宦达,隐居山中,放浪形骸,自得其乐。一时兴起,可以弹琴,赋诗,喜欢的话,可以在柳树下打铁,多么逍遥自在。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快活逍遥。又如海伦凯勒,她先天失明,终身置于黑暗之中,曾经是多么无助,悲哀。但她写作,她学会了爱人,她也获得了别人的爱。她快乐,因为她精神得到了满足。
人和其他动物不同,人有感情。因此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不仅要靠物质条件,更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所以世界上才会有如此多的艺术作品,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我认为,人类生存质量的最高境界,是做到物质条件和精神满足双丰收。不会“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也不会像拿破仑虽获得了金钱、权力、名誉,却抱怨一天也没有快乐过。在追求物质丰富的时候,也要注意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忙碌工作之后停下来休息一下,享受一下,有空多看看艺术作品,陶冶性情。
物质和精神的富裕,就像连在一起的两艘船,必须齐头并进,才会到达提高生存质量的彼岸。
【点评】本文的观点切合话题,“人类生存质量的最高境界,是做到物质条件和精神满足双丰收。”能客观辩证地分析观点,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如,在肯定鲁迅战斗精神的同时,也明确陶渊明“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是生存中的遗憾;在肯定拿破仑追求人生辉煌的同时,也指出其精神的空虚。例证丰富,但分析时稍显嫩稚,不够严谨。表达准确、鲜明。
例文2:
生存的质量
在这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都市生活着的我们,可能会觉得乡下的那种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农民们生存质量很低。但我们有否想过,享受着高官厚禄、锦衣玉食的腐朽奢华的人们,就有高的生存质量了吗?那到底怎样的生存状态才算高质量的呢?
生存的质量,指的是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所拥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认为人的生活水平的衡量,不仅仅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的优越,更重要的是在于人的精神层次是否上一个高度,精神财富是否富足。一个人如果只拥有良好的物质基础而缺乏精神上的了陶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