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题,约7600字。
本考试题在11月8日前禁用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 惠亚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面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一、(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羽扇纶巾guān 怆(chuàng)然 溘(kè)死 公姥láo
B、 氓之蚩蚩máng 机杼(zhù) 侘傺(chàchì) 慰藉(jiè)
C、 雕栏玉砌qì 漪(yī)沦 绮(qǐ)丽 踟蹰(zhízhú)
D、 否(pǐ)极泰来 羁(jī)縻 檄(xí)文 屏(bǐng)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中流砥柱 残羹冷炙 宁谧 淄衣
B、悠哉游哉 向隅而泣 磬石 寥阔
C、始终不逾 仓皇失措 深隧 诟病
D、连篇累牍 欢呼雀跃 边陲 噩梦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响遏(阻止)行云 伶俜(孤单的样子)
箪(盛饭的竹器)食壶浆 阑珊(将尽,衰落)
B、载歌载舞(一边……一边……) 总角(指少年时代)
欲盖弥彰(明显) 归宁(指女子出嫁)
C、暴殄(灭绝)天物 左迁(降职)
靡(全部)计不施 葳蕤(繁盛的样子)
D、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年华 罹(遭遇)难
耽(沉溺)于享乐 伯仲(兄弟,引申为差别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其实,明崇祯皇帝勤于政事,可谓夙兴夜寐,亡于闯王乃大势所趋,实不得已。
B.她们两人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同床异梦,变化真快。
C.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钟砭现实,形成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D.作诗需要技巧,但技巧不等于矫揉造作,扭扭捏捏,也不等于堆砌词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一揽子落实本校向"希望工程"、"烛光工程"捐助的事,他一大早就召集三个学校的领导人研究这件事。
B、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行已经规划了几十年。中国如今进行实际的载人宇宙飞船发射,使得西方一些评论家再次提出“中国威胁论”的论断。
C、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确保司法系统公正执法,有效遏制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D、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戴耀华近日在首届中国室内环境污染与儿童身体健康研讨会上披露,目前中国每年因装修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死亡的儿童约有210万,其中100多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与空气污染有关。
6、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 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 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 这种景象,徐志摩看了一定大呼过瘾,朱自清可能会吓得脸色惨白……
① 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
② 或者说一个个结实的莲蓬多已雕塑成。
③ 小者如掌,大者如鼓,
④ 大者如鼓,小者如掌,
⑤ 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⑥ 声势相当慑人,节奏急迫而多变化。
A. 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7.中国古诗词讲究“炼字”,“意胜”,下面诗句与“波心荡、冷月无声”所表现的意境相差较大的一项是:
A.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来。
D. 杨柳岸晓风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