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张。教案约1380个字。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上海嘉定区黄渡中学 俞阳春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石缝间生命的主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反复阅读文章,通过对重点词、关键句的学习,领会文章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石缝间生命的特点及所体现出的精神。
2、体会文中象征物与象征义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语句、段落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放映一组长在石缝间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图片同学们欣赏,引出课题。同学讨论交流看了这些图片后的感受和想法。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这是怎样的石缝,这是又怎样的生命?
明确:小草、蒲公英、松柏。“不毛的石缝”,“倔强的生命“。结合课文的描写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概括。圈划重点词语,环境和评论的划出重点的句子,完成表格。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认识石缝间生命的特点
精读课文,品味感悟组织讨论:“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为什么说石缝间的生命是倔强的?具体体现在哪里?又为什么会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第五段中“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具体指什么?
明确:被规定着指环境使它们只能生长在石缝间,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作用;又被环境改变着指环境使它们成为战胜环境的强者,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学生抓住文中的描写语句进行具体分析、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