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000字。
顺德区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2006年11月12日
说明:
l、本试卷答题卡分两种,选择题用电脑答题卡,非选择题用另一答题卡。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两种答题卡一并收回。
2、选择题10题,请按题号将答案涂在电脑答题卡上,非选择题按题号在指定的答题 区域答题。
3、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3分)
(一)古诗文默写(5分)
l、补写F列古诗文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吾末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凭谁问,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犹抱琵琶半遮面。——自居易(琵琶行)
(二)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回答2-3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2、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明题意,“惆帐”二字起笔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B、第二句语意一转,一时竞相盛开的牡丹花到晚上只剩下层后两枝,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C、第三句语气又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应”字说明只是诗人的忧虑。
D、末句是说,夜里起来把火看花,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
3、(1)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但自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分)
(2)“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这两句诗一直为后人模仿,如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的《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2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祜言于
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赢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恕然之.命李
祜,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行六十里,
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据其栅.命士少休,食干糟(b6i干粮)整羁(马笼头)鞠(dí马缰绳).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 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
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祜、李忠义镬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析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