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景物描写剖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16 21:28: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700字。唐诗中的景物描写剖析
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其主要元素即景与情,因此,要把握一首古代诗歌,从景
物入手是其科学而又必不可少的切入方法之一。“剖析景物”可从景物在诗中的位置的角度
去分类解析。①已景物描写开篇。如:戴叔伦《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这首唐诗先以景入诗,“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
地点和节侯。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绿
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离愁别绪,正为下文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显然这里开篇春之景
对理解诗人怨别之情具有“仙人指津”的功用。②已景物描写收篇。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显然这里结束全篇的“高高秋日照长城”的景物不可忽视,应如何分析呢?诗的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改”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
。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了一个月照
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愁月高照,景象开阔而悲凉。这里离
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使戍边者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也使这诗臻于七绝上乘之
境,无疑,除了离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由此可见,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
阅读下面的几首古诗:                                 (一)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该句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气氛。这里注意的就是景物的组合及传情效果分析。)
(二)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