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20字。
比喻对语言风格的影响
——《围城》和《挪威的森林》比喻句的比较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说:“文学最重要的是语言。有语言,自然有故事。再有故事而无语言,故事也无从谈起,所以文体就是一切。”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要有好的语言,每个人都能成为文学大方之家。可见语言是成就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钱钟书说:“比喻是文学辞藻的特色。”可见,语言的驾驭能力是通过比喻句的使用来体现的。下面,我们通过比较研究《围城》(1)与《挪威的森林》(2)中的比喻句来体会比喻对语言风格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比喻句能通过喻体使描写的空间扩大,让读者有更深切而直接的感受,所以喻体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文章把作者引领到一个怎样的世界,使作品散发怎样特殊的味道。
《围城》是一部笑面喜剧,像一粒包着糖衣的感冒药。那么,它的糖衣是怎样制成的呢?对《围城》中的语言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它的幽默无不来自妙趣横生的比喻,这种调侃贯穿全文。而《挪威的森林》是一部抒情小说,像一首感伤的青春恋曲。它的感伤是通过一种苦涩的幽默、压抑的调侃来表现的。这种比喻所形成的抒情氛围也使得小说无处不是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
下面将信手拈出的两例来作一下比较:
“他发现苏小姐有不少小孩子脾气,她会顽皮,会娇痴,这是他一向没有想到的。可是不知怎样,他老觉得苏小姐跟这种小妞儿腔不顶配。……譬如小猫打圈儿逗自己的尾巴,我们看着好玩儿,而小狗也追寻过去地回头跟着那短尾巴橛乱转,就风趣减少了。”(3)
“她朝我转过脸,甜甜地一笑,微微地歪着头,轻轻地启齿,定定地看着我的双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里寻觅稍纵即逝的小鱼的行踪。”(4)
这两个比喻句都是描写各自主人翁的恋人的。《围城》中把苏小姐撒娇的情态比喻成小狗跟着尾巴转,而《挪威的森林》则把直子的眼神比作在清澈的泉水里寻觅小鱼。前者的描写是一个搞笑的画面,后者的喻体是一处如诗的风景。《围城》为了达到讽刺效果而使用这种或丑态或恶心的事物作喻体的比喻句还不少。如“他讲话时,这喉核稍隐复现,会令鸿渐联想起青蛙吞苍蝇的景象。鸿渐看他说话少而费力多,恨不能把那喉结瓶塞似的拔出来,好让下面的话松动。”(5)
又如“鸿渐要喉舌两关不留难这口酒,溜税似的直咽下去,只觉得胃里的东西给这口酒激得要冒出来,好比已塞的抽水马桶又给人抽一下水的景象。”(6)
村上春树为了使作品具有那种抒情的艺术情调,反复用优美、静谧、能唤起人们美好感觉的事物作比。
如“她的笑容稍微有点紊乱。如同啤酒盖落入一泓幽雅而沉寂的清泉时激起的静静波纹在她脸上荡漾开来……”(7)
以上的例析可以说明不同的喻体风格形成了迥异的语言风格。
再看两文环境描写的比较:
“一行人众像在一个机械画所用的墨水瓶里赶路。夜黑得太周密了,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在这种夜里鬼都要碰鼻子拐弯,猫会自恨它的一嘴好胡子当不了昆虫的触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