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
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案
年级:初一 科目:语文 课型:阅读课 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时:四课时 编写:王英俊 审核:王英俊 时间:2006.10.16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
2、指导学生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精彩片段。
3、培养学习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体会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和人物的正直、勇敢、纯洁、真诚的优秀品质,理性地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精彩片段。
2、品味小说优美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视《汤姆.索亚历险记》(两课时)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艺术风格。
马克·吐温和他的两部杰作
邓启龙
马克·吐温(1835—19130),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穷法官家庭,童年是在密西西比河畔他叔父的农场上度过的。这段农场生活使他对黑人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并在其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对黑人悲惨命运的怜爱与同情。从12岁起,马克·吐温就开始走上四处流浪、自谋生计的人生旅途,先后当过印刷厂的学徒、排字工人、金矿工人、密西西比河的领港员、新闻记者。动荡的生活使他的足迹踏遍美国各地,从中熟悉了美国中下层的社会生活和各样的人物。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青少年时代从事劳动的农场、工厂、矿山、河流就是他的大学;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人民群众口头语言及民间故事、传说的热爱,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马克·吐温的创作生活是从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以后开始的。南北战争以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结束之后,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起来,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过渡,国内工人运动高涨,阶级矛盾、种族斗争非常激烈,跟国外殖民地国家人民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粉碎了美国“自由之邦”的金纸牌,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罪恶和腐朽的本质。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特点在马克·吐温的大量创作中都得到真实而深刻的反映。
马克·吐温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讽刺作家,他的创作特点就是以幽默讽刺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