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4800字。
语言表达的连贯(教案)
江苏省南通市冠今中学高三语文组
考点阐释 语言表达的“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
考试题型
①排列题 即给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
②嵌入题 已给定上下文(句),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嵌入一句话或一段话并使之上下衔接,语意贯通。
③承接题 只给定上句(上文),要求选择与之衔接相连的下句(下文)。
第一课时 高考真题详解
真题演练
1.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街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06年山东卷)
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看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遇开来,难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当天从资料人那里买来的。
序号:③①②⑥⑤④
2.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4分)(06年江西卷)
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
(1)表达的是“嘲讽”:这篇文章写得好,好得连作者自己都看不懂。
(2)表达的是“威胁”:他指着举报自己的人说:“你的举报信写得好,我们走着瞧!”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06年全国卷1)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解析:答案C 本题是考查句子衔接。该文段选自 2006年5月4 日第03版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的《古村落保护刻不容缓》一文。开头写的这个遍布华夏的主群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后边一定会说,作为精华怎么样。这是我们平时一般说话的习惯。也就是紧跟着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后面应该是跟一个动词,后面如果加上“他们”这两个字,那就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中途意折。语句显得不够连贯,这么一看,看似陈旧,这就可以排除掉了。A就排除掉了,而当他们看似陈旧,按照一般的语言习惯,下面就应该跟一个表转折的关联词,这一下,这几句当中只有①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这一下,B也就排除了。剩下的这些句子,鲜明的折射出,具有很高的价值,生动的展现,这几句话有并列关系,谁放在前面都没有关系。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这应该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总结性的句子一般应该放在最后。我们再看这个题,大家注意会发现,在第四个空这个地方是一个句号。它既然是一个句号,那么在句号前面应该是跟表明这一层意思已经说完了,就要跟一个总结性的句子。而这些句子当中,只有⑥是总结性的句子。所以,这个空就只能填⑥。这道题答案就是C。这道题其实是一个很迷惑人的题,单看D的话,应该说,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么排也可以。但是正是因为那个地方点出了一个句号,所以,只能在那个地方填出总结性的话语。如果先说总结性话语,如果没有那个句号的话,这样也是可以的。这道题既考标点,又考了句子衔接,还考了语段理解,这道题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道题。这道题提示我们今后在复习的时候。一,要把握句意,理解句间关系,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关联词的知识,掌握标点的知识。平时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就要训练自己读懂语段思路的意义,同时把关联词的作用要表达清楚。我想我们如果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考什么样的题我们都不会错。这是基础知识的题。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06年全国卷2)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