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内容赏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素材 / 九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2 15:21: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80个字。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赏析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 食 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他*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亲热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赏 析 
张桃洲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曾经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不过,它是以“手抄本”的方式流传的。这种回归“原始”的流传方式,既暗示了此诗所遭受的特殊命运,又为其历史价值提供了某种证明。现在,人们倾向于认为,此诗的作者食指(1948年生,原名郭路生)作为60—70年代中国诗歌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是“真正、也是唯一带着作品从60年代进入70年代的诗人”。或者用70年代末发起新诗潮(“朦胧诗”)运动的诗人们的话来说,他是这场诗学革命的“真正的先驱”,例如多多就曾说过“郭路生是我们一个小小的传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由于食指在60—70年代的写作,当代中国诗歌才在普遍的凋敝下保全了一簇得以燎原的星星火种,一些零碎的游丝一般的生命吹息。随着对食指及其同时代诗人“地下诗歌写作”的发掘,随着对“白洋淀诗歌群落”、“朦胧诗”与食指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