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字。
民谣·民意
——当代百姓顺口溜鉴赏
策划者: 应慈军
[活动目标]
1、认识顺口溜(民谣)这种文学形式的特征与功能。
2、接触顺口溜,了解民意民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剖析顺口溜,深入思考社会和生活,树立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
1、组织者须储备一些顺口溜这种文学形式的有关常识,如顺口溜的文学特征、社会功能以及鉴赏方法。
2、搜集当代百姓的顺口溜,审慎筛选,分类剖析,待用。
3、确定活动形式(教师讲析—→学生搜集、交流、评价—→汇编顺口溜成册)。
[活动过程]
一、铺垫
可以向学生印发若干则涉及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顺口溜,通过阅读使学生对顺口溜发生兴趣并初具一定的感性认识(宜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完成)。
二、鉴赏
(一)关于顺口溜(教师讲述或印发材料)
顺口溜,又称民谣,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等,纯用口语,读起来顺口。据《古谣谚·凡例》记载,文字产生之前就已有了顺口溜。辑录古代顺口溜的书籍有明·杨慎的《古今谣》,清·杜文谰的《古谣谚》。
顺口溜在内容上反映的多是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茶楼酒肆中久议不衰的话题,是老百姓抒情言志、褒贬时风、议论时政、抨击时弊、表达爱憎的常用方式。顺口溜实在是民情、民意的重要载体。略举数例如下:
(1)讽公款吃喝——
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
喝得夫妻感情大倒退,晚上睡觉背靠背。
老婆告到纪委会,纪委说:只管喝酒不管醉;
老婆告到人大常委会,人大说:只管立法不管醉。
老婆告到党委会,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