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1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彬县西坡中学 刘伟
序: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千古名篇,新课标要求学生背诵,其思想内容深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多媒体的引入力求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思想得到升华。
一、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文章的韵味。
(2) 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特殊的心境
(3) 联系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挫折教育理念,懂得顺境皆自然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
(1) 理解字词句的含义;
(2) 朗读与背诵读
难点: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古文已能初步理解,但大段落古文接触少,加之文章年代久远,因此学生阅读理解较难。另外,学生对苏轼的作品已接触过,对作者的文学常识也知道一些,但对他的文言创作的方法知道的却很少。可是学生已经具备感知和赏析能力,故教学时应通过课文的分析来引导学生的整体整体感知,作者是怎样抓住“月夜”来描绘景物的,又是怎样抓住“闲”来分析全文意境及传达出的作者的心境的?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知,基于局域网前提下,本课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 引导
局域网资源
学生合作学习
反馈与评价
图一:三模:<<记承天寺夜游>>合作探究学习策略
古代散文的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根据新教学理念,教学中重在学生的学,教师只是促进者,因此设计本课教学模式如表二:
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
导课
感悟文本
意义建构
拓展延伸
进入情境
合作交流
课件辅助
互评互议
总结升华
反 馈
指导学习
图二:三模:<<记承天寺夜游>>”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
四、教学媒体设计
媒体设计:
a) 课件部分:内容有 苏轼像、月下赏景图、月夜图、课文朗诵。
b) 文字演示:课题演示、教学目标、字词演示、作者介绍演示、问题演示、板书演示。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恰当引入媒体,拉近学生与作者、文本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文章,自我探究,同时协作讨论,实现教学目标。
表三:《记承天寺夜游》“合作——探究”教学媒体设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