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0/26 6:44:3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00字。
江苏省教科院基地学校科研协作会观摩课
爱的真情表达(《想北平》教案)
执    教:张小兵
单    位:江宁高级中学
范    围:全省
教学设想:
牵一发而动全身——爱的真情诉说。
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然而,爱到深情时往往意塞笔滞,千言万语凝于毫端而难以成文。老舍又该如何表达这浓烈的爱意呢?这是个有趣而有价值的命题。老舍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这份情感:首先,爱的深沉——承认这是说不出的爱,知道得太少无法说,爱得浓烈无从说,言语贫乏无能力说;然后,爱的表达——对比中突出北平的特点,选择平凡的事物表达深沉的爱意;最后,爱的极致——意犹未尽,黯然落泪。鉴于此,本次教学试图以“爱的真情诉说”为纽带带动对全文的赏析。
打开思想的重门——对话中感悟故园之恋。
《想北平》属于“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漂泊的旅人”板块,本文要着眼于让学生领会漂泊的游子对故乡深沉的爱恋,而剖析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感情以及北平主要特点为教学重点之一。故乡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名词,而且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教法上着重文本研习,编者设计了对话栏,留给学生去写些他们阅读的感受、理解、评价,可以充分利用,并指导学生在作者、文本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对话。
教学目标:
1、紧扣老舍爱的表达方式,结合具体字词、语句、段落进行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真实浓烈、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2、掌握本文采用“类比”、“对比”等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揣摩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对故土的依恋之情与漂泊的旅人的乡愁。
2、教给学生与文本、作者、他人对话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人揉碎信纸无数,也无法寄去对故园的问候。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透过他的双眸,和他对话,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板书:想北平。
2、课型简说:昨天晚上我到了咱们班,向大家询问上课的建议,有同学建议我不要总是老师讲,问题还是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