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作家的语文教师余一鸣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洪劬颉
一鸣者,老余也。老余不老,先是搞小说,后来据说要安分一点了,就搞起了中学语文教学。此君立论温和,常常有可笑可宜之处。我起初见他时,他已然一方名士。
一鸣的短篇小说集子叫《什么都别说》,中篇小说集子叫《流水无情》,我常跟他调侃,既然你已知道了流水无情,还要说什么呢?一鸣总是一副“我的朋友式”的微笑,朋友们聚在一起指点江山,老余咪咪地看着,大家都很期待我的朋友老余说话,他开口总是眼睛眯起,头微扬,要言不烦,言简意赅,点到为止。老余说话的简练在圈子中是出了名的。我记得刚工作那会,他点评一节课,他在上面谈了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想法,然后就戛然而止,至于上课,如何上课,课上得怎么样,全都不说,这就是老余。
我常想:中学语文有一鸣幸也。他自己却说:我乃一蝙蝠,意思是在作家中,他是教师,在教师中,他是作家;两边都不是圈中人。我呢,就求同存异一下,一鸣既是教师,又是作家。作为一个作家型的语文教师,他可以随意跟学生谈起自己的读书,也可以谈起自己写作的艰辛和愉悦。作为一个作家式的教师,他知道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有哪些东西是有用的,那些东西只是可以说说而无法做起来的。作家型的教师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常想,一个语文教师不写作,怎么教学生写作;一个语文教师不读书,怎么教学生读书?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与学生分享着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读书,才能养成一生读书的习惯。有一次到老余家小坐,看他书桌淹没在书墙之中,显得有些逼仄,想象大块头的老余在书墙之中,微扬起头,眼睛眯起的样子,不仅莞尔。
做一鸣的学生是幸福的。能够常常跟“我的朋友”似的余老师交流读书、写作心得,将会给任何一个曾经交谈过的孩子以多少感动。作文课,吃力不讨好,然而在老余麾下,作文开始变得像一次精神旅行,一次情感放松和智慧生长的旅程。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我见识了做一鸣学生的幸福,自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并不断得到作家一鸣的赞许和肯定,我就想:哪怕就是一次批评,这个孩子也会感到荣幸,这是作家余一鸣的批评。多少人想要批评都得不到呢。这自然是一个玩笑,温和的一鸣断然不会。
拿起笔,老余其实是个敏感而尖锐的人,2001年以来,老余就新课改问题发表了60多篇文章,多篇被人大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中学语文教与学》转载,引起了媒体注意,2004年8月香港《凤凰周刊》记者欧阳斌先生在《大陆教材遭遇批判风暴》一文中,采访了方舟子、钱理群及余一鸣等人,老余从中学语文教师的角度毫不客气地对当时的语文教材进行了抨击。2004年9月20日北京教育报刊社的《现代教育报》发表了记者单小亮先生对余一鸣做的专访,题为《新课改能与高考一路同行吗?》,在半版的篇幅内,老余对新课改面临的多种问题有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忧愤之情溢于言表。2005年第10期重庆市教育厅的《今日教育》“对话”栏目上,发表了余一鸣与华中师大博导教授、教育部基教课改专家组成员郭元祥先生的在线对话文章《直面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重担》,老余又一次呼吁高考不改,新课改难成正果。读那些文字,我难以想像,这些犀利的语言是出自老余笔下。这个貌似随和温良敦厚的老余其实心中是燃烧着岩浆一般炽热的激情。
05年他给学生写了一句临别赠言:“作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内心骄傲”。这个“内心骄傲”可以说是老余的生存状态,而情感丰富则是他的人文底蕴。这样的一个充满着内心骄傲又情感丰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不要说学养,不要说授课艺术,看着都是一种养眼,一种享受,更何况还是一个作家兼良师呢?
课堂实录
南京外国语学校 余一鸣
内容: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写作实践“片断写作”
时间:2005年12月17日下午第一节课
地点:南京外国语学校E二楼阶梯教室
听课者:南京市全体高一语文教师约300人
学生: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一(6)班学生
师: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是片断写作,以前我在讲记叙文写作时,罗嗦的最多的两个字是什么?
生:细节。
师:对,但细节很多,必须去选择发现。我们来看一组画面,刘翔在赛场的照片。第一幅是起跑线上;第二幅在跨栏的瞬间;第三幅是冲刺终点线;第四幅是在平时训练实失误后用手挠头。我想请同学回答一下,你喜欢哪一幅?
生1:我喜欢第二幅,跨栏时刘翔的姿态很美。
师:有眼光,和卷烟厂厂长眼光一样。很吸引眼球。
生2:我喜欢最后一幅。可能那时教练正在指出刘翔的某个问题,刘翔一边听着,一边不好意思地用手挠头。我觉得真实,亲切。
师:我赞同你的眼光。此时的刘翔就像校内一位高年级的男生,邻家一位熟悉的大哥哥,很近。
师:所以每个人捕捉画面的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选择。做广告需要精彩,需要耀眼。而我们从日常生活角度去看,更喜欢名人的性情自然流露。
师:今天我们不写名人,写普通人。请看课本P157页的题目:“进入高中,你已经接触了许多老师,他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谈起他们,你的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他们独特的风采。请以《老师们》为题,写一组片断。”
师:在下笔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学过的几篇课文《金岳霖先生》、《记辜鸿铭》、《怀李叔同先生》以及我印发给你们的补充材料余秋雨的《长者》和梁实秋的《我的国文老师》。哪些细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辜先生的辫子。
生2:李叔同先生对学生鞠躬。
生3:金先生养大公鸡。
生4:《我的国文老师》中老师流鼻涕。
生5:还有他喝酒。
生6:他大声骂学生。
生7:他改作文的“斧正”,体现了他的功底深厚。
生8:金先生和小朋友们比梨大小也很有趣。
师:好,我们现在想来,这些细节还能一下子跳入脑海。这是因为这些细节写出了人物性格,写出了人物情感,写出了人物心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