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9000字。
2007年吴川市吴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说明: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部分 阅读鉴赏(74分)
甲.必考题
一、古诗文阅读。(38分)
1、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枝,不禁感慨地说: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回答)
(2)我国古典优秀诗歌中,常常突出一个典型事例来概括事物本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 两句14个字,便勾勒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3)“ ”(苏轼《水调歌头》)这两句诗,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甲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乙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2、.甲、乙两诗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1分)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的韵脚。(1分)
甲诗的韵脚: 乙诗的韵脚:
3、试分析甲诗中加点的“镜”字和乙诗中加点的“晚”字的表达效果。(4分)
4、甲、乙两首诗在写景中都能让人感受到诗中人物的心情。请你结合诗句分析人物不同的心情。(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4分)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代理)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
元性谦谨,有孝行,微(稍稍)涉经史,然精释典(佛教经典)。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热,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村头小路)有狗子(崽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失明)三年。元恒(一直)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祜(hù,福)。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诵经)《药师经》行道(做道场)。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令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三日,祖目果明。其后,祖卧疾再周(两年),元恒随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没,号踊绝而后苏。随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乡里咸叹异之。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 (《北史·列传七十》)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莫不重其性命 B.今为人所弃而死
C.昼夜读佛经 D.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