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光明中学 2006年9月高三模拟试卷
语 文
第一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66分)
一、古诗文阅读(33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7分)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王勃《膝王阁序》)
3其身正,不令而行; , 。(《论语·子路》)
④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作者白居易,是 的倡导者,他在江州时写下了著名的感伤叙事诗:
。(2分)
2结合尾联分析,这首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6题(20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1,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态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摘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1木主:灵牌。2虞、夏:虞舜、夏朝。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帮助 B·槽糠不厌而卒早天:厌恶
C·余甚惑焉:疑惑 D·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通"殂",死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则群聚而笑之
B·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吴之民方痛心焉
D·及饿且死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伯夷、叔齐"义"的一组是 ( )
1孤竹君欲立叔齐,及卒,叔齐让伯夷 2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3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4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5(伯夷、叔齐)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日:"……¨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A 124 B 256 C 135 D 145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伯夷、叔齐继帝位互让,不食周粟,崇尚神农、虞、夏,都是"义"的思想表现。
B·作者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赞扬了"天道无亲,常与善
人"。
C,作者以"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作类比,为伯夷、叔齐持义而饿死鸣不平。
D·本文"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竟以寿终",与《窦娥冤》中“却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对"跖"的态度一致。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3分)
译: 。
2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