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同步练习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试卷 / 七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30 19:29:1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180字。
6、小巷深处
※ 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xuàn耀(  ) 执zhuó(  ) 揶揄(  )(  ) 哽咽(  )
【思路解析】考查课文中生字的读音与写法。
【答案】炫,着,yéyú,gěng,yè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咽(  )     调(  )     黝(  )     斑(  )   
 (  )      (  )     拗(  )     班(  )  
【思路解析】考查多音字的用法。
【答案】yān咽喉,yè哽咽,tiáo调节,diào调动,yǒu黝黑,niù执拗,bān斑驳,bān班级
3.将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正楷抄写在下面方格内。
【思路解析】考查书写基本功,要求端正、清楚、美观。
【答案】略
※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我”对母亲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思路解析】理清人物感情变化,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从文中找出反映感情变化的语句并加以归纳。
【答案】1、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自豪。2、沉沦,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3、淡忘家,与家完全隔绝。4、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流泪。变化的原因:幼年纯真的"我"对生活满足,为母亲而骄傲。"我"长大以后,因虚荣心作祟和无知的缘故。开始厌恶自己贫困的家,淡忘了母亲,乃至与家完全隔绝。老婆婆的一番话,深深教育了"我",打动了"我",悔悟,情感回归
2、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母亲早已察觉“我”的感情变化?为什么采用间接描写方法? 
【思路解析】从文中找出反映母亲的察觉的语句,注意细节。间接描写主要是为全面表现人物形象服务的。
【答案】1、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2、“终于,她点点头,顺手取过那根不知啥时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间接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观察细致,了解透彻,更有利于表现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3、文中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道具的作用。
【答案】小巷是母女俩家的所在,竹棒是母亲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二者都是寄托情感的形象。对它们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思路解析】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回答。
【答案】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与卑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