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5000字。
漳州八中高一年语文第一次月考 2006.9
(说明: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片,完成1-4题。(每题3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释义、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独立寒秋(hán qiū寒冷的秋天),湘江北(běi向北)去
B、 漫(màn水过满而溢出来)江碧透,百舸(kě大船)争流
C、 鹰击(jī搏击,形容飞得矫健有力)长空,鱼翔(xiáng鸟盘旋地飞,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浅底
D、怅(chàng失意)寥廓(liáo guō指宇宙的广阔),问苍茫(cāng máng旷远迷茫)大地,谁主沉浮
2、下面的语句,停顿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看”的领字,据词律,当领起以下四句;据文意,则直贯“万类”句为止。
B、“万山”六句是分写,“万类”句是总括。其中有远景近景,有动景静景,有平视、仰视、鸟瞰,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蓬勃的秋景图。
C、“看万山”七句,诗人运用铺陈排比手法,直接描绘了湘江秋色。
D、诗人借这幅秋景图表现了工农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大好形势。
4、上片中起了表现秋色之深作用的词语是 ( )
A、“万山”写山之多,“层林”写林之密。
B、“红遍”写红之广,“尽染”写染之透。
C、“漫江”写水之盛,“碧透”写水之清。
D、“鹰击”写鹰飞之矫健,“鱼翔”写鱼游之轻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每题3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下列加点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何可胜道也哉!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予观巴陵胜状
C、二战而一胜一负 D、举不胜举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辅佐的人。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他们。
其孰能讥之乎 其:难道。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对。
于人为可讥 于:在。
7、下列加点字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徐而察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D、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其孰能讥之乎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吾其还也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