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890字。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2025.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9月的长沙暑气仍盛, “穿越”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过大礼堂, “偶遇”方维夏老师组织博物兴趣小组研讨问题;路过八班教室,听杨昌济先生讲伦理学如何“西为中用”,经世济民;在八班寝室,和“同学们”交流“三不谈”——不谈金钱、家庭琐事、男女问题,而要谈人的天性,谈中国、社会、世界和宇宙;在一口水井前,和“师生”们一起做“六段操”……
原来,这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生精心设计排演的沉浸式大思政情景剧《征友启事》。观众在演员的带领下身临其境,纪念馆的14处纪念点被巧妙“串联”,包括青年毛泽东在内的一师学子励志苦读、尊师结友、确立信仰的学习生活情境得以“全感官再现”。
“1913年到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被编入本科第八班,一代伟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理想从这里起步。纪念馆用丰富的展品讲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成才经历,每年参加红色研学的学生数十万计。我们一直思考:如何以创新方式用好红色资源,打造更贴近青年的红色文化体验。”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告诉记者,在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纪念馆联合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湖南省教育厅共同打造了“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从青年毛泽东发“征友启事”这个历史细节出发,精心编创剧本,经学校红色戏剧社师生一遍遍打磨脚本、深情演绎,将历史现场还原到观众面前,在互动体验中激发当下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积极作为、挺膺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红色戏剧社排演这一剧目,在激励大家立大志、胸怀天下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剧中饰演方维夏的红色戏剧社表演教师陈木易对一位学生的话印象尤深, “那位同学演得很投入,有一天对我说:‘老师,作为师范生我觉得好老师何处都有大讲台。’”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胡春光看来,毛泽东留给师生们的精神财富远远不止这些:“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启发我们当老师一是要有大学问,二是要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教为谁教,学为谁学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此外,毛主席注重体育锻炼,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启示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体美劳’不可偏废。如今一师将日常跑步打卡纳入学生体育课成绩的一部分,还设立了很多体育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技能,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大家少做‘低头族’,多上运动场。”胡春光介绍。
“毛主席当年学习的时候‘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启示我无论是上课还是课后阅读都要做好笔记。学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课程经常遇到陌生的作品和人物,勤做笔记不但便于复习,还可以加深理解。毛主席青年时每天坚持锻炼,我也制订了每天晨跑两三公里的计划,开始时确实一度想放弃,但后面越跑越觉得神清气爽,连学习效率都提高了!”在剧中饰演青年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杨欣钰告诉记者。
“文物旧址就是育人现场。如今一师全方位构建了红色育人体系,红色场馆育人是重要部分。参观纪念馆是新生入学第一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展馆;我们还有造了介绍一师早期新生群体的红色校史课程,编写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的红色教材等。”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教师赵小场说,“以馆育人,我们一直在路上!”
(摘编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沉浸式感受“恰同学少年”》)
材料二:
红色地标承载着独特的精神密码,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载体。如何让红色资源从“静态陈列”转向“动态育人”,实现从“参观流量”到“育人质量”的转化,是新时代红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情景剧《征友启事》以青年毛泽东“征友启事”为切口,串联起14处纪念点,实现了历史场景的“全感官再现”。
B.胡春光对教师在学问、态度、责任方面的认知,受到毛泽东“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一教导的影响。
C.多地红色场馆的创新实践表明,只要采用沉浸式演绎或VR技术,就能打破传统模式,实现红色资源的“动态育人”。
D.材料二中“史实则不虚”的原则,在材料一中具体体现为情景剧场景有史料支撑、红色育人依托真实文物旧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南第一师范将课堂搬进展馆、编写红色教材,首要目的是打造特色研学品牌,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B.材料一中馆长、教师、学生的多方言论,说明了红色教育需与青年建立情感联结,才能让精神代代相传。
C.杨欣钰的晨跑实践与红色戏剧社的排演活动,体现了红色教育从“认知”到“践行”的转化过程。
D.红色教育的“动态育人”核心在于形式创新,对历史细节的精准还原并非实现育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3.某校计划打造红色校本课程,升级育人模式。负责人在启动大会上发言,请结合材料补全下面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打造优质红色育人体系需把握三个关键:一是 A ,确保红色精神传递准确严肃,筑牢育人根基;二是 B ,建立红色资源与青年的情感联结,搭建体验桥梁;三是 C ,把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彰显育人实效。
4.材料一在呈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红色育人实践时,采用了“场景描写+多方言论”组合的方式,请结合文本分析使用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4分)
5.材料二提出了“让红色资源从‘静态陈列’转向‘动态育人’,实现从‘参观流量’到‘育人质量’的转化”这一课题,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如何实践的。(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街拉家
刘建超
老街人喜欢戏,老街也被叫作“曲子窝”。老街人对戏曲那是融入血脉要了命的喜爱。老街男女老少都会唱戏,祖孙三代就可以演一出全本的《铡美案》。老街出了许多响当当的梨园人物,戏霸洛半城、青衣梨花白、曲子王常河都被老街人称为“唱家”。唱家是老街人对梨园人物的最高赞誉,不光是你嗓子亮、扮相好,关键是还得品行高。老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