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25 15:19: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080字。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
  答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书•隐逸•陶潜传》称陶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随着《五柳先生传》的广泛流传,此文渐被当作陶渊明的自传,五柳先生开始与陶渊明等同起来:如庾肩吾《谢东宫赐宅启》“况乃交垂五柳,若元亮之居”,认为陶渊明住宅旁种有五棵柳树;又如《直斋书录解题》“渊明字元亮,大司马侃曾孙,自号五柳先生”,认为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部分学者反对《五柳先生传》为陶渊明自传的传统观点,唯五柳先生究竟是谁,诸家颇有分歧。
  王振泰《<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自况”“实录”说质疑》认为五柳先生指陶渊明的父亲。陶父生平事迹不详,史传只字未言,仅《命子》诗里提到“于穆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寘兹愠喜”。陶渊明为父作传,称之曰五柳先生,且云“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未免匪夷所思。
  《饮酒(其十八)》“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李长之《陶渊明传论》提出此诗与《五柳先生传》属姊妹篇,“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即“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有时不肯言”即“闲静少言”。川合康三、吴国富、李剑锋、于溯等国内外学者指出《五柳先生传》大量袭用《汉书•扬雄传》的记述,范子烨《五柳先生是谁?》进一步申论,认为《五柳先生传》是汉代著名学者和作家扬雄的传记,而不是陶渊明的。此说近年来颇为学界采纳。但扬雄姓字、籍贯清晰明了,且与“五柳”无直接关系;《五柳先生传》与《汉书•扬雄传》虽多重合之处,亦存在不少细节差异,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等话语,便无法在扬雄身上找到对应的记载。
  纵观《五柳先生传》的阐释历史,或将其当作陶渊明的自传,或认为其以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为原型。总之,五柳先生不是虚构的文学形象,而是实有其人。
  《拟古(其五)》“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和五柳先生一样,诗中的东方一士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衣食匮乏,生活艰苦,而泰然自若。唯一的区别是,五柳先生嗜酒,东方一士擅琴。苏轼《和东方有一士》篇末自注云:“此东方一士,正渊明也。不知从之游者谁乎?”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却说:“此东方之士乃设为理想中人,非固定指某人,亦非自指。”
  如果跳出《五柳先生传》的语汇渊源,就“柳”“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嗜酒”“家贫”“酣觞赋诗”等标志性要素立论,嵇康同样具备五柳先生的众多特征。据《晋书•嵇康传》《晋书•向秀传》、张骘《文士传》:嵇康恬静寡欲,博览该通,反对注疏之学,认为向秀注解《庄子》是“妨人作乐尔”;宅中有一茂柳树,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家虽贫,有人就锻者,康不受直,唯亲旧以鸡酒往,与共饮啖、清言而已”。嵇康《圣贤高士传赞》叙述“石户之农”“伯成子高”“荣启期”“长沮、桀溺”等人事迹,均曰“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集圣贤群辅录》两处提及嵇康《高士传》,《杂诗(其四)》“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诗中描绘的理想生活场景,与嵇康“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高度一致。
  综上,与其说五柳先生是以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为原型,毋宁说是某类群体的缩影,该群体主要指不慕荣利的隐士、任真自得的高士、固穷守节的贫士,黔娄、扬雄、张仲蔚、嵇康、陶渊明皆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因此,他们身上有许多和五柳先生、东方一士相同之处。
  如《宋书•隐逸•陶潜传》所论,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自况。由于生活境遇、兴趣爱好、人生追求、精神品格高度相似,后世逐渐将二者等同,于是陶宅旁有了五棵柳树,陶渊明也多了个五柳先生的雅号。但陶渊明毕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面对生命的迁逝、生活的困顿、亲友的离世,并不能像五柳先生那般“晏如也”,常有牢骚愁苦之言。如《悲从弟仲德》“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杂诗(其二)》“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反复诉说自己的饥寒、孤独,悲字多次出现。
  杜甫指出陶渊明虽然避世隐居,但“未必能达道”,原因是诗文中颇流露人生枯槁的遗恨。相较于理想化、符号化的五柳先生,“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才是陶渊明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五柳先生传》只凸显了陶渊明“道胜无戚颜”的一面,现实的陶渊明常处于“贫富常交战”的矛盾挣扎之中,也曾动摇怀疑,终究隐居不仕。
  概之,将《五柳先生传》当作陶渊明自传的观点,过分强调了陶渊明安贫乐道、隐居闲适的属性,相对淡化了他感时忧世、孤独寂寞的情怀。如此,陶渊明多了份飘逸,少了份厚重,原本复杂的人物形象变得扁平化。另外,将五柳先生的原型凿实为某个具体历史人物的观点,忽略了前者身上折射的群体精神品格、艺术虚构色彩,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象征、广阔阐释空间也因此流于单一化。
  (摘编自贺伟《虚实之间:“五柳先生”谫论》)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五柳先生与陶渊明等同起来不仅因为有《宋书•隐逸•陶潜传》为证,还因为二者在多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B. 作者否定了五柳先生是陶渊明之父和扬雄的说法,认为他是隐士、高士、贫士这类精神群体的缩影。
  C. 陶渊明面对人生境遇有牢骚之语,有思想上的挣扎,这正是他不能完全等同于五柳先生的原因所在。
  D. 五柳先生身上所折射的精神品格较为理想化、符号化,充满了艺术虚构色彩,所以人物形象显得扁平化。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的内容启示我们,有违生活逻辑或者仅凭只言片语就得出的结论通常缺乏可信度。
  B. 文中提到“细节差异”可以证明五柳先生并非扬雄,同样也可以此方法判断五柳先生也非嵇康。
  C. “陶宅旁有了五棵柳树,陶渊明也多了五柳先生的雅号”是后世根据《宋书•隐逸•陶潜传》为他添加的人物属性。
  D. 对于五柳先生是否是陶渊明的求证,体现了作者作为文学研究者严谨求实的态度,观点也很客观。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所作《咏贫士(其一)》:“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B. 李梦阳《刻陶渊明集序》评价陶渊明作品:“予读其诗,有俯仰悲慨、玩世肆志之心焉。”
  C. 朱光潜《诗论》:“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
  D. 萧统《陶渊明传》评价其人:“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4. “五柳先生”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象征”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5. 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证“五柳先生不能等同于陶渊明”这一结论?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围绕“五柳先生”的身份展开学术探讨,通过梳理历代观点,指出传统“自传说”的局限性。作者运用文本对比、细节分析等方法,论证五柳先生是隐士群体的艺术缩影,而非特定历史人物。文章展现了陶渊明形象的多维性,揭示了文学形象与现实人物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精神品格较为理想化、符号化,充满了艺术虚构色彩,所以……”错,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相较于理想化、符号化的五柳先生,‘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才是陶渊明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可知,“充满艺术虚构色彩、理想化、符号化”的应是“五柳先生”而非“精神品格”;且这与“人物形象显得扁平化”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故选D。
  (二)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搪瓷缸子
  史 鑫
  一九四八年的一个秋日,屋前白杨树上的叶子差不多掉光了,你爷爷吆喝我去给他打酒。我怯生生地看了看他,高高瘦瘦的你爷爷像一棵白杨树,一身军装英姿飒爽,你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又长高了。这时,你奶奶在旁边催促,快去快回,部队很快就要出发了。我一听急了,抄起一个搪瓷缸子撒腿就跑。
  钱家酒铺在村子西边,桥头旁的大柳树下,老远就能闻到酒香。酒是地瓜干子酒,钱老头戴着老花镜,拎着竹制的酒提子,从小口大肚的酒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