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2026届高三年级1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25 10:28: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010字。

  内蒙古赤峰市2026届高三年级1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 1 (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要欣赏语言
  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鲁迅的著作思想固然深刻,但是语言形式不理想,文白夹杂,佶屈聱牙,而且是属于白话文还没有定型的阶段,言下之意就是不成熟。所以很多人就会觉得很疑惑,读了鲁迅的书,我们的语言文字会不会变得很怪?变得不够通顺?变得不够与时俱进?但我的体会恰恰相反,鲁迅的书不仅不佶屈聱牙,而且相当通顺。
  鲁迅说他自己写文章,都是所谓一挥而就。但事实上,一挥而就之后,他还不断修改,一定要读起来朗朗上口才罢休。曾在鲁迅家借住过的一位浙江籍女士就回忆说,到了晚上,经常会听见鲁迅的房间里面有人在高声讲话。她以为鲁迅家来了客人,结果一看,是鲁迅一个人在朗读自己刚刚写好的文章,不是自己欣赏,而是看能不能读得通。鲁迅说,半通不通的东西他都不要,只有自己懂的、别人不懂的词语他也不要。有些时候实在不行,白话文没法表达的,他就加一点方言和文言,务求通顺。
  中国很多作家用字是不那么准确的,但鲁迅是少有的例外,我们很多研究者的感受都是鲁迅先生用字很巧妙。我看过鲁迅的手稿,发现他不仅在草稿上修改,当他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以后,当他准备编单行本(如《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三闲集》等)时,他还在修改,而且改的还不是思想和句子,而是标点符号和个别字词,密密麻麻的。所以,鲁迅先生在语言的锤炼上是花了大工夫的。
  在我看来,我并不认为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用今天一般所说的规范来规范它。中规中矩的、主谓宾定补状都全的,那种语言未必是好的语言,或许是呆板的语言。真正好的语言是活的,可以相互照应,可以省略,可以弱化,可以强化。所以,在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应该能够欣赏他的语言,而不是怀疑鲁迅语言不过关。
  二、         
  有一个日本的鲁迅研究家说得很妙。他说:“鲁迅先生一辈子就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鲁迅全集》。”什么意思呢?鲁迅从提笔写文章、发表开始,就始终抓住了一个主题。所以他的文章在以后编辑出版的《鲁迅全集》中,都有固定的位置,不是那么乱。鲁迅生前出版的单行本从来不重复。这很不容易。一方面,说明他安排得很从容;另一方面,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就只有一个目标、一个主题。什么主题?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国民性改造”。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在他1925年给许广平的信(后来叫《两地书》)中说:“中国最重要的是改造国民的劣根性。”他在1922年写就的《呐喊》的序中有另外一个说法:“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这个话说得有点过分,但也是鲁迅自己说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这个思想从一开始就有。他在日本时的那些作品(比如《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中,就是讲这个道理的,就是要立人。立人怎么立?他认为,就是要立这个人的精神、立这个人的心和内部世界。后来,这成了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毕生矢志追求的主题。所以,读鲁迅的著作,除了欣赏他的语言文字之妙,还要看他是怎样触及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
  三、要细读鲁迅
  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各种信息很多,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所以我们的阅读变成了非常快、非常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部分写浙江籍女士听到鲁迅高声朗读他自己写的文章一事,意在说明鲁迅写文章经过反复修改,务求通顺。
  B.第二部分“这个话说得有点过分”,表明作者对鲁迅此语持否定态度,但因其出自鲁迅之口,也就不好做评判。
  C.第三部分谈到非常快和浅表化的阅读,又提及乾隆皇帝的批阅,表现出作者对“知道了”这种阅读方式的质疑。
  D.第三部分主张文本细读,这与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主张的“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一致。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部分开篇提到一种流行的说法及人们由此产生的疑惑,据此有针对性地亮明观点,随后展开论证。
  B.第三部分“知道分子”是对“知识分子”的仿用,这与鲁迅《阿Q正传》中“九分得意”的用法相似。
  C.原文三个部分在表明立场和观点时,均列举相关事例加以类比,增强说服力,也便于与读者有效沟通。
  D.本文作为一篇演讲稿,主题鲜明,演讲者讲究语言技巧,力求语言简洁通俗,多用短句,增强感染力。
  3.如果给第二部分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要读《鲁迅全集》 B.要了解国民性
  C.要关注主题 D.要懂民族心理
  4.阅读下面的文段,结合第一部分相关内容,说一说鲁迅先生在语言锤炼上花了哪些工夫。(4分)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5.学生阅读有时存在快速化、浅表化的现象,影响了深度阅读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谈谈如何才能养成深度阅读和思考的习惯。(6分)
  (二)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佚名新闻(节选)   黄宁
  留给许爱仁的时间不多了。若是一切正常,三天后,他要在码头见那位未曾谋面的何老板。
  今天在公园发生的一切实在突然,他迟迟没有回过神来。唐导演抓住他的手腕急匆匆讲的那些话仿佛还回荡在耳畔:“没有时间了,不能让他们看到我和你在一起。”许爱仁赶紧拉住他:“为什么是我?”“你是个好人。”
  我是个好人?许爱仁在报馆里不停地踱步。世间那么多人,我哪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