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教学评估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24 15:51: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830字。

  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教学评估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4题。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
  (一)(13分)
  1. 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运用___________的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危亡紧密相连,道尽了乱世中的悲凉与忠诚。
  【答案】    ①. 千里共婵娟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 云归而岩穴暝    ④. 山河破碎风飘絮    ⑤.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⑥. 比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婵娟、侧畔、暝、飘絮”等字词容易写错。
  第六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风飘絮”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雨打萍”喻自身漂泊;故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绑定,凸显赤诚忠心。
  (二)(22分)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①。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②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③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④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北宋•苏轼《范文正公集叙》节选)
  【丙】
  江上渔者⑤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尧夫: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②彝叟:范纯礼,字彝叟,范仲淹第三子。③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④待:依靠。⑤此诗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2.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3. 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字词 方法 关联点 解释
  读之至流涕 勾连成语法 痛哭流涕 (1)_________
  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课内迁移法 属予作文以记之 (2)_________
  乃克为之 查阅字典法 “克”有以下义项:①能够②战胜③克制④约定或限定(时间) (3)(填序号)_________
  4. 下列对“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您的功劳和品德,大概不需要文章来显示,您的文章也不需要序言来传承。
  B. 公子的功劳和道德,应该等待文章来显示,您的文章也应该等待序言来传播。
  C. 先生的功绩和德行,大概不需要借助文章就能显现,先生的文章也不需要借助序言就能流传。
  D. 先生的功劳和品德,大概不需要文章来彰显,先生的文章也不需要序言来传递。
  5. “渔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隐士的形象,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渔夫”却另有内涵。请根据提示,补充下列表格。
  诗句 创作背景 渔夫形象 探究结果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驾舟访友即兴唱和 从容自适,悠然脱俗 不同的内涵源于不同的关注点。张志和、柳宗元笔下的“渔夫”都是隐者的形象,而从范仲淹对渔夫的关注点来看,范仲淹具有(3)______的政治家胸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谪居永州寄情山水 (1)______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______ 迫于生计,辛劳艰险
  6. 乙文中“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都用到了“岂非……欤/哉” 的句式。请说说这一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现代文(35分)
  (一)(1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新华社2023年8月29日电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近日已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该标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起草,主要用于指导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