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三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610字。
江苏省淮安市三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问一:你们知道诸子理学吗?像程朱理学里提到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①?
答一:诸子理学是很重要的思想体系,程朱理学中的“格物致知”,按朱熹的说法,“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就是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穷尽其理,这是认知的一种方法。“知行合一”则强调认知和实践要统一。人的认知层次从金字塔结构来着,既可以从顶端向下划分,也能从底层由低到高递进,不同的认知层次有着不同的境界。就像从理学角度去探究,对事物认知的深浅,会影响我们处在认知层次中的位置。
问二:那从理学关联的认知层面来讲,最低的认知层面是什么样的?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答二:最低的认知层面可以说是“无理”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不讲道理、蛮横且自私。就拿生存需求来说,人饿了要吃饭,这是基本的生存本能。但处于这个认知层面的人,吃饱了之后依然只想着自己,只满足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而不会去思考如何上升到更高的认知层次,缺乏对自身和外界更深入的思考与追求。
问三:认知的第二个层面具体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律和家规家训在这一层面很重要呢?
答三:第二个认知层面是“守理”,也就是懂得要用法律和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像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行为,它不断收割世界财富,却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只需要吃一碗饭就能维持健康,却非要吃三碗,最后必然会因过度摄取而得病。美国这种只追求利益,不顾责任的做法,最终也会让自身陷入危机,这就体现了在“守理”层面,利益和责任需要相匹配。
从家规家训的角度来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其目的是培养家庭成员的教养。但家规家训不能是完全随意、各自为政的,需要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框架。因为不同家庭的孩子未来要走向杜会,如果每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价值观差异过大,甚至完全冲突,那么在社会交往中就无法和谐共处。比如一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极度自私,而另一个家庭培养的孩子过于无私,他们在一起时,就可能因为观念的差异产生矛盾,所以统一框架的家规家训对于处在“守理”认知层面的人融入社会很重要。
问四:在当下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中,人们在价值观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答四:现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世界各种文化和规则不断涌入中国。面对如此多元的文化和游戏规则,我们常常陷入困惑,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老师和父母传授的教育内容,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可能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年轻人在价
值观的选择上非常迷茫。这种速茫甚至会引发一些价值观标准的混乱,就好像在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该迈向哪个方向,出现了奥似“立法混乱”(这里指价值观标准不清晰)的情况。
问五:你们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在而对生活时,是应该先满足自己,还是先去服务他人呢?
答五:
观众1:我觉得人生首先要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解决了生存问题后,接着要成家立业,这相当于“修身齐家”的过程。在自己有能力之后,再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先把自己的生活基础打牢,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
观众2: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去体验各种经历,然后把这些经历分享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帮助他人来收获快乐,同时也要积极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爱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是空想,还要加上实践。只有亲身体验、实际去做,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
观众3:我认为应该先满足自己的生活情调,把自己的生活经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无理”者以自我为中心,仅仅满足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对自身和外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与追求。
B.不同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培养目标自行其是。
C.答五中四位观众的观点虽然表述各异,但是都强调了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再去服务他人的重要性。
D.问六探讨了成长环境对目标塑造的影响,并指出外界的引导是造成个体成年后目标迷茫的决定性因素。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根据上下文间的逻辑联系,问一中的①应填入“和人的认知层次又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从而使文脉贯通。
B.“格物致知”在文中被解释为“穷至事物之理”,与现代汉语中“探究事物原理”的普遍理解有相通之处。
C.答三以“过度吃饭导致疾病”类比“美国收割世界财富却不担责任”的行为后果,使论证更为平易且形象。
D.答六中画横线部分的表述,全面阐发了问六中成长环境对人的目标塑造的双向影响,体现了论证的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处于“无理”认知层面的人,其核心特征表现为只关注 ① ,行为上常常显得 ② 。他们缺乏对自身和外界更深入的思考,也难以理解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而进入“守理”层面,则意味着个体开始认识到 ③ 的重要性,并尝试用其约束自身行为,以适应社会的基本规范。
4.除类比论证外,本文答三、答四中还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试明确两种并简析其论证效果。(4分)
5.荀子《劝学》第一二两段和本文答六中的相关论述都涉及到个人成长问题,但论述的侧重点却并不相同。请结合答六中的相关论述与《劝学》第一二两段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它们给你的启示。(6分)
(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后来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员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