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5-2026学年度(上)半期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9800字。
2025-2026学年度(上)半期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文本一:
①“谷子经济”指围绕二次元相关的游戏、动漫等IP衍生出的周边商品经济,由英文“Goods” (商品)音译而来。
②当代年轻人为何愿意为“谷子”掏钱?从功能角度来看,许多“谷子”毫无性价比优势,甚至在实用性上平平无奇。可它们之所以热销,是因为背后嵌入了某种情感模板。那是有关童年记忆、审美趣味、身份认同的集体感性投射,是“我看见它,就想起那时候的我”。
③换句话说,在“谷子”经济里,商品只是承载体,真正出售的是一个“可以让你感动”的人生切片。它不是功能陈述,而是情感诉求;不是信息传递,而是价值暗示。当代年轻人不愿被说教,不喜欢直给,他们愿意自己“发现意义”,也更偏好用品牌“讲一个我愿意听的故事”来唤起内心共鸣。
④这正是“认同经济”的逻辑。品牌所构建的不再是功能产品的使用者群体,而是价值共同体。一个成功的“谷子品牌”,本质上就是一个小型的文化部落,其核心不是广告投放的广度,而是文化价值的密度。它们不追求“让所有人都喜欢”,而是精准聚焦在“让一部分人非常认同”。
⑤在工业时代,“品质为王”近乎是一条铁律。只要东西耐用、功能可靠、定价合理,就能在市场立足。然而到了当代年轻人主导消费的今天,这条准则开始变得不那么稳固。不是品质不重要,而是品质已经成为基础门槛———没有品质,商品无法进入竞争;但只有品质,商品也无法脱颖而出。
⑥当代年轻人所面对的,是一个“商品无限多,注意力极有限”的世界。他们要在一连串几乎性能相当、功能雷同的商品中做选择,自然会将目光投向那些“有故事”“有文化”“有温度”的品牌。这并非情绪泛滥,而是价值认同机制的自然反应。在这种意义上,消费已经从“选择商品”转变为“选择身份”,甚至“选择活法”。真正赢得当代年轻人芳心的,不是你说你是谁,而是他们愿意把“你”纳入“我”的人生脚本里。“谷子经济”之所以能触动人心,正因为它提供了这种“自我剧本化”的可能性——让人不是在使用商品,而是在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⑦“谷子”的流行并非一种表层的商业趋势,而是深层文化语境的一种变奏。在快速城市化、全球化、技术化的浪潮中,当代年轻人经历的是一种身份的松动与重构。他们对传统权威保持怀疑,对集体叙事持保留态度,转而寻找更小而美的文化归属———无论是一个游戏IP的同人圈,还是一组讲究色彩体系的纸胶带收藏,都能成为精神家园。这种文化转型,要求品牌从“我给你什么”,变为“我们一起是什么”。从“卖货”到“共鸣”,从“塑造形象”到“共建意义”,品牌要的不只是市场份额,更是文化空间。
(选自《从“功能消费”到“情感买单”:二次元的文化密码》,有删改)
文本二:
①近年来,中国潮玩走红全球,多个品牌在海外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开设线下门店。以LABUBU所在公司为例,公司业务版图已遍及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圈粉”无数的背后,中国潮玩何以迅速走红?记者观察,有三个细节特征值得关注。
特征一:
②LABUBU无疑是今年全球最火爆的潮玩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在“认同经济”模式下,产品的品质已不再是市场竞争的基础,其重要性已经被情感价值完全取代。
B.材料二通过LABUBU的案例证明,中国潮玩的成功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文化层面的创新设计并非重要因素。
C.两则材料都揭示了一种新的消费趋势:消费者通过购买承载特定文化符号的商品,来构建自我身份并寻求群体归属。
D.材料一中年轻人对“谷子”的情感投射属于情绪消费,材料二中对潮玩的追捧源于理性的功能需求,两者本质不同。
2.新闻报道强调语言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下列对文本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多个品牌在海外开通线上销售渠道”等概括性现象引入话题,避免了绝对化断言,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②段阐述LABUBU产品火爆现象时,作者用“突破30亿”等具体数据与“排队抢购”的事实增强了报道的客观性。
C.第⑤⑥段通过引述泡泡玛特负责人和王宁的话来介绍IP 合作以及门店设计等策略,确保了文本信息来源的准确性。
D结尾使用“崭露头角”“令人瞩目的成绩”等评价性词语,虽为总结,但因其为主观感受而显得不够客观真实。
3.根据材料一,以下最受欢迎的“谷子经济”推广模式是(3分)
A.某糖果品牌邀请年轻人担任试吃员,亲自设计和推出新口味产品。
B.某博物馆将二次元与碑刻传拓非遗技艺结合,推出相应的展览。
C.某文具品牌推出“经典系列”笔记本、橡皮擦、文具盒等产品。
D.某奶茶店和某著名动漫IP 联名,推出相关人物对应的奶茶饮品。
4.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出材料二中的“特征一”和“特征二”,不超过10个字。(4分)
(1)特征一:
(2)特征二:
5.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观点,分析LABUBU的成功如何体现出“认同经济”的逻辑。(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一坛猪油
迟子建
一九五六年,我三十来岁,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初夏,我收到男人老潘的信,说林业工人可以带家属了,让我处理了家当,带着孩子去投奔他。
家里的东西都给了老潘的弟弟,唯独两间泥屋难出手。村头的屠夫霍大眼想用它做屠宰场,提出用一坛猪油来换。
那是个雪青色的坛子,上着釉,亮闪闪的,一尺来高,肚子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