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8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8 17:34: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850字。

  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1月12日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阅读(65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有删减)
  材料二: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减)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
  (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中人与人空间关系的不流动性,使村与村之间存在孤立隔膜,也使三家村式微型村落成为基本社区单位。
  B. 乡土社会的信用与现代社会不同,它源于对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效力远超法理社会中契约的效力。
  C. 传统乡土社会是“熟悉”的社会,乡民囿于土地,日常接触的是无须选择的熟悉人物构成的基本不变的生活环境。
  D. 在乡土社会里,每个人都有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亲属关系网,但网与网所罩住的人并不会重合,更不会完全相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哦,香雪》对台儿沟封闭落后的描写,体现了乡村“人口不流动、社区间往来疏少”的特征,与“乡土社会不流动性”的表述相符。
  B. 《归园田居》中“开荒南野际”体现了乡土社会最根本的特征:依赖土地谋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农民直接从土地中谋取生活资源。
  C. 《百合花》中“献被”这一情节,说明有时候一些情感可以超越以“己”为中心的血缘和地缘差序,达到一种更无私、更普世的大爱。
  D. 《故乡》讲述了成年后的“我”与闰土产生隔膜,这正是因为在现代化冲击下村庄的边界大开,人口流动导致传统熟人社会关系解体。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后产生巨变的具体表现。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击
  孙犁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