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昆明市西山区粤秀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0660字。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0月29日8:00-10:30】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艺作品______其内容和形式怎么变,但都万变不离其宗,即在本质上都是精神产品,都是以______高尚精神、铸魂育人为根本归依的。
鲁迅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出版了多少本书、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无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他创作时精心斟酌每一个字符,打破思想禁锢,使其作品沉淀(diàn)出深刻内涵。那些文字似锐不可当(dāng)的利刃,穿透一切伪饰,镌(juàn)刻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这不仅使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时每每都能入目三分、______,而且更使他的思想在几乎每一字里行间都放射着穿透一切伪饰而直达灵魂深处的犀光。在他的光辉______下,同时代许多人都显得黯然失色。他被大家推崇(chóng),成为毛泽东所说的中国现代社会的“第一等圣人”,成为大家公认的“民族英雄”“民族魂”。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淀(diàn) B. 当(dāng) C. 镌(juàn) D. 崇(chóng)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斟酌 B. 禁锢 C. 入目三分 D. 黯然失色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论 彰显 振聋发聩 映照
B. 不论 显示 震耳欲聋 照耀
C. 虽然 彰显 震耳欲聋 映照
D. 虽然 显示 振聋发聩 照耀
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无不深深地穿透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B.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无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C.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没有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D.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不得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C.镌(juàn)——镌juān:雕 意思。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C.入目三分——入木三分:本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今义后借以比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故选C。
5.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6. 名篇名句默写。
随古诗赏景,我们总能发现诸多或优美或神奇的好景致。《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描写鸟儿来呈现早春西湖生机盎然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1)______________。《黄鹤楼》中,崔颢登楼远眺草木明丽、汉江分流壮阔景象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2)______________。《野望》中,王绩借山野秋色与牧猎场景勾勒出闲适画卷的句子是:树树皆秋



